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作文解析╱國文「回家」 看似簡單不易發揮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許敏溶╱台北報導〕今年大學指考國文作文以「回家」為題,題目簡易且生活化,但許多考生抱怨因為離家經驗不多,也沒有題目中提及的「無家可歸」經歷,擔心無法寫出深刻感受而無法得分;部分考生雖聯想到「連爺爺,您回來了」的政治笑話,但擔心太濫情、太政治而被扣分,大多不敢引用。

大考國文作文題越來越生活化,「偶像」、「失去」都曾被選為作文題目,今年題目「回家」,題幹中提及,「我們每天乃至於一生,不斷在離家與回家的歷程中,建構出一天乃至一生的故事,有人離家後會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視回家為畏途甚或無家可歸,回家對每個人存有不同意義」,雖看似生活化,但引發不少考生抱怨,大多數學生沒有離家或失去家庭的生活體驗,每天上學、下課回家的例行性生活,反而很難寫出精采故事。

多年協助作文閱卷評分工作的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何寄澎指出,雖然題幹提及離家或無家可歸的例子,但這只是建議性指引,考生未必因此要刻意揣摩失去家庭的心情,最好還是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平凡的生活中寫出不平凡的觀察或心得」,還是可以得到高分。

何寄澎建議,雖然大多數考生過的都是每天上學、補習的例行生活,有長途離家或是蹺家、失去家庭經歷的人是少數,而特殊的生活故事確實可以因為與眾不同而較易引起閱卷老師注意,但未必平淡生活就不能得高分,例如每天上學、在補習班上課壓力很大,回到家中可能頓時感到輕鬆愉快,這種心情的落差,甚或是回家時坐在公車上,看到每一站不同人物上車的觀察心得,都可以是好體裁,只要文筆流暢、表達真實,應可以得到不錯的分數。

台北景美女中國文老師陳嘉英認為,考生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進一步提升到心靈思想層次,就很好發揮了;補教界預估,文筆好的考生可得卅二分,低者則可能不到十五分,落差將會很大。

英文「同學會」 中文出題沒關鍵字

〔記者黃以敬、許敏溶╱台北報導〕大學指考英文科昨天以大學指考完畢後的「高中同學會」當做英文作文考題,考生想法大都類似,戶外活動就以爬山、郊遊為多,室內活動則以KTV唱歌、餐廳聚餐為多,力求紓解考試壓力;但部分高中老師擔心,「同學會」英文用字沒在課本出現,可能引發爭議,且考生生活經驗可能出現城鄉差距,都會區的活動型態可能遠較鄉村地區多元且新鮮有趣,是否會因此得分高低不同,必須注意。

雖名為英文作文,但今年英文作文完全以中文出題,對於所謂「同學會」並未提供關鍵字參考,部分補教老師認為應朝歡樂性較強的「party」著手,部分高中老師則認為可用同學再聚的「class reunion」,也可以考慮到從事公益或學術性活動,凸顯另一種的活動創意;但有部分考生則因為根本不知道要用哪一個單字,因此活動內容的描述也大受侷限。

擔任英文非選擇題閱卷組召集人的台灣師大英文系教授張武昌則指出,「同學會」雖然未必所有版本教科書都有教到,但注重課外閱讀的考生應該都知道,這也可以凸顯考生靈活用字的能力,除「class reunion」外,諸如party、get together都可取代,只要能表達同學聚在一起的狀況,他將提醒評分老師都可以給分。

張武昌表示,閱卷老師明天將先試閱,會盡量求取評分相對客觀性與公平性,其實現今學生聚會都相當多元,未必是要多麼新奇罕見的活動花招,在學生作文能力越來越低落狀況下,重要的是考生要先力求文意表達流暢,拼字不要錯誤,應該就可以得到基本分數。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