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懸壁長城及專題博物館揭開長城身世之謎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十三日電)除了「萬里長城萬里長」之外,你對長城的了解有多少?今年七月初,台港澳三地藝文界和媒體組成的「情繫敦煌─兩岸文化聯誼行」參訪團,風塵僕僕走訪古代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段,終於有機會一睹「漢長城」和「明長城」的廬山真面目了。

熱門旅遊景點「懸壁長城」,位於嘉峪關關城北、石關峽口北側的黑山北坡,距雄踞一方大漠的嘉峪關城樓僅八公裡,原本屬嘉峪關軍事防禦體系的一部分。

有詩形容「懸壁長城」的雄渾粗獷氣勢─「萬里長城萬裡關,迭障黑山暗壁懸」。

「懸壁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北方七點五公里的嘉峪關鄉黃草營村,石關峽口北側的黑山東坡。

此地屬於肅州西長城的北端,明嘉靖十九年(公元一五四零年)由兵備道李涵監築。

始築於明嘉靖年間「懸壁長城」,原長一點五公里,採就地取材方式修築完成的整體建築結構為片石夾土牆。

「懸壁長城」的現存城壁一段長七百五十公尺,其中,二百三十一公尺的黃土夯築城牆,直下攀垂於高一百五十公尺,倚靠在坡度四十五度的山脊背上。

這種凌厲山勢和建築的巧妙組合,既宛若一條矯健遊龍又疑似長城倒掛,鐵壁懸浮,一路從峰頂陡跌而下,封鎖了石關峽口,故名「懸壁長城」。

「懸壁長城」的城牆首尾築有墩臺,墩臺和山坡也築有台階式「馬道」,便利行步和走馬。平坦處雖如履平地,陡峻迂曲處卻如攀絕壁,情況頗似北京附近的八達嶺長城。

到此一遊的旅客,如果自忖體力尚可,不妨嘗試漫步拾級而上,否則難免只有望城壁興嘆。

西起嘉裕關,東至山海關,號稱人類史上最艱鉅浩大工程之一的「萬里長城」,總長六千七百公里,相當於一萬兩千華里,因此得名。

位於嘉峪關市新華南路西側的「長城博物館」,一九八八年底興建完成,翌年十月正式開館,它是中國境內第一座全面、系統地展示長城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

占地總面積廣達一萬二千三百一十二平方公尺的「長城博物館」,陳列面積一千七百六十六平方公尺。館舍的主體建築外觀和形樣,呈烽火臺式,遠望恰似烽燧相望,長城相連。

「長城博物館」內設七個大小展廳,以「偉大的長城」作為基本陳列主體和訴求。

陳列內容大致區分為「春秋、戰國長城」、「秦、漢長城」、「北魏、隋、唐、遼、金長城」、「明長城」四部分。

長城博物館還設有「中國古代兵器裝備展覽」、「嘉峪關文物展覽」、「名人書畫展覽」等,此外,又收藏各類歷史文物六千餘件,被譽為「長城文化的教科書」。

大體而言,長城博物館內的展示文物,號稱集中國史學界,文物考古界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長城研究成果於一體,頗能令初來乍到的遊人咋舌驚嘆連連。

舉凡戰國直到明代,跨越三千年時空,縱橫十萬里的長城構築史,作圖表模型、文字版面、彩色圖片形式濃縮在諾大的展廳空間之中,既為長城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又使一般遊人在極短時間之內,對中國長城在時間、空間演化有一個整體、概括式的直觀瞭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