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退休高官:治水次長 問題更多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經濟部的次長如果只懂水利專業,將使三位次長分工嚴重失衡,且易與水利署長權責發生扞格,製造更多的問題。」一位退休的經濟部決策官員憂心地作此表示。

水利署長往哪擺

經濟部的業務範圍,涵蓋貿易、工業、商業、投資業務、中小企業、國營事業、能源、商品檢驗與智慧財產等;有關水利業務,過去只負責水資源的規劃等,在精省後,才納入台灣省水利處業務,在九十一年,整併相關部會有關水資源與治水工程業務的水利署成立,總綰全國的治水、供水決策以及工程推動。

長久以來,經濟部三位次長分工,多為兩位常次分別掌理工業與貿易,因為這是關係到全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政務次長則負責國營事業,水利業務為兩位次長中的部份業務。

三位次長分工難

像行政院長謝長廷所稱的水資源協調會報,其實只是任務編組,在有重大水資源業務出現時,才會邀請相關單位協商處理,平日根本不會運作。

經濟部的次長大部分由工業及貿易兩大系統分別出任,主要用意是借重過去的工作經驗,分擔部長龐雜的業務,以尹啟銘而言,出身工業局長,目前分工的主管單位除水利署外,還有貿易局、能源局、中小企業處、加工出口區等單位;另一位次長施顏祥則掌理工業局、技術處、投審會、投資業務處、檢驗局及智財局。

經濟部的次長根本沒有決策權,如果選任一位只懂水利的次長,因為對其他部務毫無涉獵,會使另外兩位次長業務負擔過重,同時對水利業務不會有任何助益,因為只要水利署長是專業人士,即可處理好相關的供水治水問題,再增加一位專責的次長,只會造成次長與署長職權劃分不清,下次再發生水資源問題時,請問是次長負責?還是署長負責?

因人設事壞體制

據指出,高級文官的選任不能「因人設事」,否則將使整個部會的制度與功能遭受破壞,尹啟銘應否為桃園缺水負責是一回事,但部會首長的職掌與分工,不應該為特定人士而遭支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