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鐵道怪客一犯再犯 奇! 4次都挑21日搞軌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良傑、侯千絹╱屏東報導〕今年6月21日台鐵南迴線自強號列車出軌傾斜,8月21日深夜,又發生鐵道電纜遭剪斷破壞,鐵路警察局與工程單位調出維修紀錄清查,意外發現去年10月21日、12月21日鐵道也遭外力破壞,因及時排除無人傷而未加留意,巧合的是四件作案時間都在21日,不禁讓人懷疑是鐵道怪客故弄玄虛。

台鐵局表示去年10月21日凌晨,鐵道巡守人員於南迴線枋山內獅車站前嘉和掩體附近,發現鐵軌上置有不明鐵塊,巡守人員當時以為只是山上滑落下來的廢鐵,並未警覺也不以為意,只是在工作日誌上備註。

事隔二個月後,12月21日深夜,進內獅車站前的鐵道高架橋上,有一處鐵軌與枕木間的彈簧鋼夾,遭受外力破壞斷損,損壞的彈簧鋼夾還遺留在現場,運務段工程人員緊急到場修復,卻讓巡守人員捏了把冷汗,因為該節損壞的鐵道恰位於高架橋上,一旦車廂翻覆掉落橋下,死傷將會非常慘重。

巡守人員慶幸及時察覺修復,卻沒有將之前的不明鐵塊意外聯想在一起,今年6月21日,位於南迴線內獅車站前三百公尺處,因鐵軌魚尾鋼鈑及彈簧鋼夾遭人破壞脫離,導致自強號列車出軌,六節車廂傾斜十四人受傷,當時仍未將三起事件聯想在一起。

不料,8月21日又發生連接會車指示燈號的電纜線遭人剪斷卻未偷走,台鐵局人員才驚覺不對勁,立即向上回報。

四次鐵道危機,立即引起台鐵局高層關切,要求鐵路警察局儘速查明,警方對於諸多巧合與特徵,並不願意妄加猜測或評斷,強調任何線索都不會放過或排除。

至於發生地點與時間的關連性,是鐵道怪客故弄玄虛,抑或只是巧合,正考驗檢警的辦案智慧。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南迴線內獅段鐵路又遭人破壞,台鐵發言人陳峰男昨表示,台鐵將全力配合檢警偵辦,要驗員工DNA,要調員工偵訊,都已下令所屬全力配合,另這段時間台鐵也清查內部員工、離職員工、承包廠商,有沒有糾紛或其它問題存在,相關報告已經交給警方。

陳峰男表示,8月廿1日南迴線又發生內獅段鐵路遭人破壞,「當時就覺得怪怪的」,因為兩年四起類似鐵道破壞案件,都發生在廿1日,已將這些巧合之處告知警方。

陳峰男表示,6月廿1日發生南迴線內獅段鐵道被破壞後,台鐵開始縮短列車間距,並增列巡邏人員及查道車確認路線安全無虞,每天早上也會派出查道車先跑一遍枋寮、枋山間路線,確認安全無虞,第一班列車才會出發。

這次鐵軌電纜線遭到破壞,台鐵工程人員表示,電纜線隱藏在鐵軌下方,並不容易發覺,顯現歹徒具有鐵軌專業知識,從地緣關係或台鐵相關員工追查,應該較容易有斬獲。

電纜線斷 號誌失靈

〔記者劉力仁、黃良傑╱綜合報導〕台鐵電務處長湯坤仁表示,鐵軌旁邊電纜線功能是傳遞鐵軌沿線號誌訊號之用,一旦遭到剪斷或破壞,那一區段的號誌系統將完全失靈,此時距離破壞點最近的車站,機房控制燈號會顯示代表異常狀態的「紅燈」,讓站務員立即提醒即將經過此站的列車煞車或緊急應變,以防事故發生。

不過,台鐵也表示,藏於鐵軌石渣下的電纜線一旦遭到剪斷破壞,立即會造成迴路斷電,由於繼電箱拉出的電纜線與會車警示燈相連,一旦斷電未檢視發現,由於台鐵南迴線鐵路屬單向軌道,若發生高雄、台東間往返列車同時交會,勢必高速衝撞一起,造成重大傷亡。

此外,另有條電纜具有高壓電力,電纜線藉由電線牽引拉到地面,可以導引殘留的餘電到地面中和消失,避免台鐵工作人員觸電,或漏電的危險,扮演小螺絲釘的角色。

全面比對 花費不少

記者黃敦硯╱特稿

鑑識人員採得疑似「鐵道怪客」的DNA樣本,偵辦單位不排除全面採集工務段員工DNA檢體進行比對,但比對一個DNA檢體,光是成本就要四千元,所以過去辦案上,通常不會全面廣泛比對,而是偵辦案件時發現有特定的可疑對象再比對,否則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而過去偵辦彭婉如命案時,因懷疑歹徒可能是計程車司機,檢警曾大規模的發動查訪南酗市計程車司機,並採下其指紋與掌紋進行比對,當時除非是有特定前科紀錄者,才由檢察官簽發拘票,其他大部份都是傳喚他們前來後,在徵得計程車司機同意後,採集指掌紋加以比對。

固然,要蒐集DNA樣本,還是可以依照「徵求當事人同意配合」的方式為之,只要依法開立「同意書」,便可蒐集DNA直接加以比對;遇到不從者,再搬出檢察官,由檢察官依職權強制採驗,也可以做。

只不過,要比對指紋,有經驗的指紋鑑驗專家比對相關指紋特徵點,一下子就完成了,也不用花太多錢;但要比對DNA,可就「工程浩大」,必須由DNA鑑驗專家先用藥劑等材料萃取出DNA檢體,做出DNA型別,最後才能加以比對,光是一個樣本就至少要花掉半天以上的時間。

更何況,一個檢體的成本就要四千元,因此,在過去的辦案經驗上,檢警在比對DNA上,都格外小心,通常是查出特定懷疑對象後,再想辦法採其DNA加以比對。

假如要全面採樣比對,所耗成本可能不小,這筆錢要由誰埋單,恐怕要再研究、研究。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