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康一百分 秋膳養生好過冬!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28日訊】某些疾病的復發或惡化,容易在特定的季節發生。例如因氣象條件變化而發病的心臟病、腦溢血等。另外一些特殊的傳染病也易因氣候變化而使昆蟲、細菌、病毒孳生繁衍而致病。

《皇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依照古人的智慧,在秋天早睡早起是重要的,因為充足的睡眠可消除疲勞,幫助恢復精力,提高腦力,增強免疫力。秋季因為氣候冷熱多變,晝夜溫差大,成為疾病的好發季節,以下是常見的秋季疾病:

感冒:由於氣溫的多變,冷空氣使得氣虛抵抗力差者,容易感冒,使得秋季成了傷風感冒的好發季節。預防的方式是注意增強自身體質及抵抗力的培養。而培養抵抗力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注意是否每天都有攝取五種以上不同的蔬果,來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中風:受秋天冷空氣刺激,常導致血壓升高,引發中風。因此,在天氣多變的秋天,首先要重保暖,避免氣溫變化引發血壓波動。另外要注意眩暈、頭痛等中風的前兆症狀。每天可補充一壺具有擴張血管、降血壓功能的枸杞茶做日常保健。

胃腸疾病:人體受冷後胃酸會增多,容易發生胃腸痙攣、收縮,導致胃病復發。因此秋天膳食應以溫軟、易消化的食物為宜,並注意定時定量用餐,避免刺激腸胃。最好少吃生冷、涼菜或瓜果類食物,以免增加了感染胃腸道疾病的機會。

過敏:秋天氣溫和濕度降低、空氣乾燥,花粉、真菌孢子等懸浮在空氣裡,極易引發過敏體質的人出現過敏現象。再加上氣候變化較大,有哮喘病史的人對氣溫、濕度等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容易誘發哮喘。

秋天因空氣溼度下降,肺、大腸與皮毛首當其衝,乾燥的氣候容易損傷津液,會有口唇及舌咽乾燥、口渴、乾咳、皮膚乾燥、毛髮乾枯、大便秘結等症候,所以從中醫的觀點,秋季養生首重養陰潤燥。多食用「防燥潤肺」的飲食,才能滋陰養血,像是芝麻、核桃、蜂蜜、乳品等都是秋季滋陰潤肺的佳品。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這些食材富含維生素A、E及膠質,對黏膜及皮膚保濕有很好的作用。

另外,在秋天不宜多吃辛辣油炸、燒烤煎炒或菸酒等刺激品,最好多吃具滋潤作用之蔬果以補充維生素B及C。飲食應少食寒涼之物,在烹調寒涼蔬菜可以加入適量的溫熱性食材像是蔥、薑、蒜、羊肉等,去除蔬菜之寒性,並增加飲食的色香味。

冷颼颼的秋冬即將來臨,不管天氣如何變化,只要有正常的作息、均衡的營養、適量的運動、愉快的心情,透過秋天的膳食進補與日常生活保健活動,即使天氣轉涼,民眾還是可以享受健康的!
文/賴育敏(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營養師)◇(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