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選情分析/藍協調變奢望 棄保走險路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曉宜/特稿

繼李敖登記參選之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昨天也宣布參選,再度為北市長泛藍選情投下震撼彈,且幾乎已無協調一組候選人的可能,以北市六比四的藍綠基本盤,三個人均分六成選票,等於保送民進黨上壘,因此關鍵即在馬英九有無足夠的政治智慧,處理避不了的政治問題。

從歷史經驗來看,一九九四年陳水扁、黃大洲、趙少康競逐北市長,在藍軍分裂下,扁漁翁得利。對照今天的局面,不同的是趙少康當年代表的新黨氣勢正旺,而今宋楚瑜代表的親民黨卻處於泡沫化邊緣,再加上郝龍斌的聲望高於黃大洲,以此觀之,郝仍站上風。

但從個人特質來看,宋楚瑜省長任期間全省走透透的經驗,確實是郝龍斌不能比,郝龍斌缺乏宋楚瑜的執政資歷,以及與基層的互動能量,再加上李敖、宋楚瑜對準的都是深藍選票,郝龍斌第一個面臨的就是藍軍基層是否能全力支持。

因此關鍵仍在馬英九,在李、宋參選態勢強硬,以及馬英九先前把協調機制講得太死的情況下,幾無可能協調一組候選人,如何讓藍軍棄保效應發酵,端看馬英九如何操作選情。

1998年馬英九、王建煊、陳水扁競逐北市長,國民黨與王達成「競而不選」的共識,保住新黨市議員,才讓藍軍棄保成功,而今馬英九要讓宋楚瑜「競而不選」,就得開出夠誘人的條件。

事實上,如果馬登高一呼就是票投郝龍斌,棄保效應同樣會發酵,但這樣硬碰硬的結果,保住了郝龍斌,卻對2008年的總統之路有所影響,以這次倒扁運動來看,宋聲望上揚,馬反而下滑,藍綠對立激化的結果,馬英九想走的中間路線不見得能夠成功。

因此,「市長選宋楚瑜、總統選馬英九」的效應,在藍軍基層也將會隱約發效,馬英九在國、親關係上一旦處理不當,恐怕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綠若協調整合 勝選露曙光

記者林恕暉/特稿

台北市長選戰雖然藍大綠小的基本盤不變,宋楚瑜正式宣布參選後,泛藍的分裂也讓泛綠陣營對勝選露出曙光,綠營參選人若能協調整合,重振團結氣勢,由單一選將獨拿六十萬票以上,就有機會與泛藍選將競爭。

從台北市合格公民數約二○五萬人、投票率七至八成計算,約可投出一四○萬至一六○萬票,從上次總統選舉藍綠陣營的得票數來看,泛藍陣營最高有開出八十九萬票實力,泛綠陣營最多六十九萬票,在李、宋相繼宣布參選,一旦瓜分泛藍票源,泛綠陣營不無勝選希望。

一九九四年泛綠因泛藍陣營的分裂,由陳水扁首度贏得市長寶座時,當時也獲六十一萬餘票,馬英九兩度當選市長則分獲七十六萬、八十七萬餘票,由此來看,本屆參選北市長必須跨越六十萬票的門檻,才有競爭機會。

面對可能的整合壓力,民進黨謝長廷、台聯的周玉蔻分採不同策略,民進黨由黨中央一再表態,間接向台聯施壓,謝長廷完全不碰觸此議題,僅以「奧運在台北」的溫和訴求,全力爭取中間選民認同。

周玉蔻則以「不懂貪污」做宣傳訴求,多次諷刺謝、郝都有弊案陰影,她也走訪傳統市場、廟宇、老社區傳統票倉,以「李登輝前總統全力支持」為盾牌,抵擋來自民進黨的整合宣傳攻勢。

不過,隨著泛藍內部郝、宋、李之間纏鬥越來越激烈,泛綠基層要求民進黨與台聯整合的聲浪也可能升高,在謝、周互不相讓的情況下,民進黨、台聯如何面對來自基層的整合呼聲,使綠營確保與泛藍選將有競爭的空間,將是綠營必須嚴肅面對的議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