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黃芪補氣驗方多

人氣: 158
【字號】    
   標籤: tags:

黃芪,古作黃耆,為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古黃芪之根。挖採後,除去莖苗及鬚根,洗淨曬乾,切片備用。本品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固表利水、托瘡生肌等功效,是常用的補益中藥,臨床上多用來治療因氣虛或氣血俱虛所致之多種病症,且驗方也不少,茲擇其要者,分述如下。

  肺氣不足、語音低微 黃芪30g,人參9g,水煎頻飲,每獲良效。
  脾胃虛寒腹痛 黃芪、飴糖各30g,桂枝、生薑、大棗各9g,白芍18g,炙甘草6g,煎汁450ml,對入飴糖,分2~3次,效果顯著。

  冷汗不止 黃芪30g,制附片18g,人參9g,久煎,頓服,其效甚佳。
  自汗盜汗 黃芪30g,麻黃根9g,牡蠣24g,浮小麥18g,水煎,分3次服,連服數劑,即見大效。

  氣虛經常感冒 黃芪30g,白朮15g,防風12g,水煎,分2次服,久服必驗。
  子宮脫垂、脫肛 黃芪30g,黨參、白朮各15g,陳皮、升麻、柴胡、當歸各9g,炙甘草6g,水煎,分3次。

  產後氣血兩虛 黃芪30g,當歸15g,子雞1個,燉熟,吃肉喝湯,每週2劑,宜服2~3周。
  氣虛帶下、氣虛水腫 黃芪30g,茯苓15g,山藥、苡仁各18g,水煎,分2~3次服,以愈為度。

  氣虛白濁 用鹽炒黃芪15g,白茯苓30g,共為細末,每服4.5g,日服3次,溫開水送下。
  心脾虧損之崩中漏下 黃芪30g,人參、木香、遠志各9g,酸棗仁、茯苓神各15g,桂圓肉30g,當歸12g,大棗4枚,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效果滿意。

  老年氣虛便秘 黃芪、陳皮各等分為末,每服9g。以火麻仁搗爛,加水濾漿,取汁100ml,入白蜜少許煎湯沖服上藥,日服2次,連服數劑即愈。

  產後乳汁缺少 黃芪30g,當歸15g,路路通、絲瓜絡各6g,燉豬蹄服,每週1次,連服3周。

  癰疽久不潰破、潰後久不收口 黃芪45g,當歸、穿山甲各6g,川芎9g,皂刺4.5g,水煎服。

  白細胞減少 黃芪、大棗各30g,水煎,分3次服,宜連服15~30天。

來源:華夏中醫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