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橫山外燴村 醞釀轉型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日鏡/專題報導

新竹縣橫山鄉沙坑村從事外燴生意的人口比率甚高,向有「外燴村」之稱,因受社會變遷影響,外燴生意一年不如一年,業者為生活只好另兼他職,若不轉型,外燴村之名將逐漸沒落消失。

沙坑村長王仲光表示,沙坑村是大平地與沙坑合併的村落,為該鄉較偏遠的村落,僅200餘戶人家,長久以來,村民皆以種田及生產茶葉等農事工作為生。

近幾年由於稻米生產過剩,政府鼓勵休耕或轉作,加上茶葉生產面積大幅縮減及中國茶的傾銷下,價格滑落,村民為維持生計,只好另起「爐灶」做起外燴生意。

王仲光指出,外燴生意是農業社會進入工商社會轉型期的一項特殊行業,在農村人力過剩時期,相互「牽成」下,親戚、朋友相繼投入,此種行業應運而生,短短500公尺的中豐路三段即有數家。七、八年前極盛時期,多達30餘家。

因大小型餐廳林立的衝擊、且家家戶戶「油氣」十足,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影響,民眾宴客的次數相對減少,以客家庄來說,以往每年的平安戲大拜拜,每戶人家均會請外燴煮食宴請賓客,讓業者應接不暇。

不過,此項大拜拜宴客活動,近四、五年來卻變成只拜拜不宴客,外燴生意大不如前,不少業者有的轉業、有的兼職,目前僅20餘家,若不轉型,不數年「外燴村」將成歷史。

橫山鄉出身的新竹縣議會副議長張志弘表示,「辦桌」行業極具特色,隨到隨吃,用畢即走人,若能配合該村產製的茶葉,轉型成茶餐,定能吸引前往內灣風景區觀光人潮的青睞。

葉國賢繼承父業 擔心辦桌沒落

記者彭日鏡/專訪

橫山鄉沙坑村從事外燴行業長達20餘年的業者葉國賢表示,外燴生意所需成本不高,加上利潤不錯,在「好康鬥相報」下,長輩和親朋好友當年才會紛紛投入此行業。

住在沙坑村中豐路三段的葉國賢說,他父親葉仕雲在30餘年前即從事外燴行業,就讀小學時遇有承接大型辦桌活動時,即加入端菜行列,在耳濡目染下,國小畢業後跟著學習並繼承父業,如今辦桌大小事一手包辦。

從事外燴行業,只要具備一輛貨車、大型冰櫃、百張桌椅、盤碗及炒菜工具等即可,當然還要有一手炒、煮功夫,十來桌至百餘桌,一通電話即到府上服務,包括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地區,都是沙坑村外燴市場的範圍。

葉國賢指出,由於村內從事外燴生意者不少,遇有喜慶大日子,鄉內婦女幾乎出動協助做菜、端菜,以辦100桌來說,需20餘人始能忙得過來,通常一工1,500元。

在競爭激烈下,極盛時期為了拉生意,在各處「佈線」,凡介紹生意上門者,每桌有50元的抽佣。如今生意一落千丈,他擔心這行業會走入沒落之途。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