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裝置藝術展桃園憲光二村登場 闡述生活故事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二十三日電)「春天.憲光.此曾在」裝置藝術展今天在桃園憲光二村登場,這是以桃園憲光二村為舞台,用嘉年華形式突破長年來背負著沉重「領袖」、「國旗」等符號的眷村藝術呈現,將一個走入歷史的廢棄眷村與藝術結合後,產生對話,讓村中住戶圖像闡述發生在這個空間中的各種生活故事。

眷村長年以來被標籤化為臺灣的另一個世界,在「眷村文化」被發掘至今,無論是文字或藝術的呈現,始終走不出「國家認同」的沉重包袱。居住於其中的人們,被外界以「竹籬笆」三個字概念化區隔,讓一個個充滿南腔北調、多元文化的村落成為冷漠又無法觸及的陌生空間。

位於桃園縣龜山鄉大同路的憲光二村是一個由憲兵家庭組成,僅有一百四十一戶的小眷村。民國五十七年開始陸續有住戶進駐,一直到民國九十五年配發國宅搬遷,目前大部份住戶都已經落腳於鄰近的陸光新城。

村中的退役憲兵,是民國三十八年隨著國民政府播遷,來自大陸大江南北的戰爭移民,大多數人在台灣到處移防時,認識了土生土長於此的另一半,最後組成家庭、落腳於憲光二村。因此村中有許多來自於台灣南、北的本土媽媽,在時代的撮合下,一群原本相距千萬里的人們,相聚在這裡,和村子走過那段艱辛又充滿回憶的生活。

「春天.憲光.此曾在」裝置藝術展的特色在於挑戰眷村長期存在於國人心目中的「竹籬笆」封閉形象。以往所謂眷村藝術的呈現,多半集中於「奇觀化」的封閉生活,以一種區隔的視覺模式將眷村中住戶標籤化為不同於臺灣社會的族群,但事實上,存在於台灣社會同一片天空下的住戶們,也同樣走過五0年代那段艱苦的日子,和大多數臺灣民眾一樣,他們戀愛、組成家庭、生子,拚命工作,並不因為身份證上祖籍欄的多樣而有所不同。

策劃此次裝置藝術展的藝術工作者張天雄、羅傑,陳亮亮僅以一個「中介者」的角色去紀錄和呈現屬於憲光二村住戶的故事。由於創作者本身屬於眷村第二代,出生、成長於眷村,也走出眷村面對臺灣社會,再回頭思考眷村在台灣社會中的定位,深深體驗到眷村生活其實和一般台灣老百姓一樣具有酸甜苦樂、而非僅有外界刻版印象中由「竹籬笆」建構起的封閉與不友善。

整個創作內容不再著墨於住戶的國家認同問題及特別性,而是整理、闡述在臺灣五0年那個時代下,屬於這群人的愛情及生活中甘苦。

創作並以嘉年華會形式,打破眷村被時代歷史所烙印下的敗戰悲情與沉重,裝置藝術搭配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間與憲光二村的眷村媽媽們眷村佳餚活動,讓外界來參與展覽的人們除了觀看與觸摸之外,也能實際體驗存在於眷村鄰里間的濃濃人情味,達到視覺、觸覺,以及氛圍的感動。

伸手即可觸摸的裝置藝術品將能消弭參觀者對藝術及眷村的隔閡,瞭解兩者都是生活的一部份,打破長期被大眾偏見所影響的觀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