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装置艺术展桃园宪光二村登场 阐述生活故事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二十三日电)“春天.宪光.此曾在”装置艺术展今天在桃园宪光二村登场,这是以桃园宪光二村为舞台,用嘉年华形式突破长年来背负着沉重“领袖”、“国旗”等符号的眷村艺术呈现,将一个走入历史的废弃眷村与艺术结合后,产生对话,让村中住户图像阐述发生在这个空间中的各种生活故事。

眷村长年以来被标签化为台湾的另一个世界,在“眷村文化”被发掘至今,无论是文字或艺术的呈现,始终走不出“国家认同”的沉重包袱。居住于其中的人们,被外界以“竹篱笆”三个字概念化区隔,让一个个充满南腔北调、多元文化的村落成为冷漠又无法触及的陌生空间。

位于桃园县龟山乡大同路的宪光二村是一个由宪兵家庭组成,仅有一百四十一户的小眷村。民国五十七年开始陆续有住户进驻,一直到民国九十五年配发国宅搬迁,目前大部分住户都已经落脚于邻近的陆光新城。

村中的退役宪兵,是民国三十八年随着国民政府播迁,来自大陆大江南北的战争移民,大多数人在台湾到处移防时,认识了土生土长于此的另一半,最后组成家庭、落脚于宪光二村。因此村中有许多来自于台湾南、北的本土妈妈,在时代的撮合下,一群原本相距千万里的人们,相聚在这里,和村子走过那段艰辛又充满回忆的生活。

“春天.宪光.此曾在”装置艺术展的特色在于挑战眷村长期存在于国人心目中的“竹篱笆”封闭形象。以往所谓眷村艺术的呈现,多半集中于“奇观化”的封闭生活,以一种区隔的视觉模式将眷村中住户标签化为不同于台湾社会的族群,但事实上,存在于台湾社会同一片天空下的住户们,也同样走过五0年代那段艰苦的日子,和大多数台湾民众一样,他们恋爱、组成家庭、生子,拚命工作,并不因为身份证上祖籍栏的多样而有所不同。

策划此次装置艺术展的艺术工作者张天雄、罗杰,陈亮亮仅以一个“中介者”的角色去纪录和呈现属于宪光二村住户的故事。由于创作者本身属于眷村第二代,出生、成长于眷村,也走出眷村面对台湾社会,再回头思考眷村在台湾社会中的定位,深深体验到眷村生活其实和一般台湾老百姓一样具有酸甜苦乐、而非仅有外界刻版印象中由“竹篱笆”建构起的封闭与不友善。

整个创作内容不再着墨于住户的国家认同问题及特别性,而是整理、阐述在台湾五0年那个时代下,属于这群人的爱情及生活中甘苦。

创作并以嘉年华会形式,打破眷村被时代历史所烙印下的败战悲情与沉重,装置艺术搭配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间与宪光二村的眷村妈妈们眷村佳肴活动,让外界来参与展览的人们除了观看与触摸之外,也能实际体验存在于眷村邻里间的浓浓人情味,达到视觉、触觉,以及氛围的感动。

伸手即可触摸的装置艺术品将能消弭参观者对艺术及眷村的隔阂,了解两者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打破长期被大众偏见所影响的观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