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明年台灣金融業獲利轉佳 亟應培植國際人才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31日報導】2007年台灣經濟展望專題報導系列之五(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三十一日電)受雙卡卡債衝擊,銀行業今年打銷大筆呆帳,由於基期相對較低,業者普遍預期明年 (2007年)獲利將轉好。就長遠來看,學者認為,台灣應培養國際金融人才,「如果沒有國際金融人才,永遠關在國內廝殺,餅不夠分,將來市場會很悽慘!」。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沈中華指出,就他近來觀察,好像越來越多銀行送人才去香港。因為台商到台灣借錢很麻煩,因此,派人才到香港或中國去,這種現象是慢慢變動,還沒達到很驚人的地步。

他認為,這種人才流動雖然速度慢,但這些人才屬中產階級,會影響到在台灣的消費。

沈中華表示,擁有競爭力的金融業要有三部曲,不管是到中國大陸或越南,第一是做當地台商生意,第二是當地企業,第三是當地消金。「不能只是永遠做自己人生意」,至於如何跨越到國際金融市場,他認為,「CEO要趕快升級」。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現在台灣利差小,外國市場相對較高,但台灣的銀行卻沒辦法跨足國際市場。由於缺乏國際金融人才,「永遠關在國內廝殺,餅不夠分,將來市場會很悽慘」。他指出,現在全亞洲都缺乏國際金融人才,如果台灣有這樣的人才,也會被挖角到新加坡或香港。他比喻,現在國外金融業已進入打「大聯盟時代」,台灣則還在打「少棒時代」。

殷乃平建議,政府應該培養國際金融人才,大學裡應先就師資方面加強國際金融人才。他舉例,多年前,教育部曾補助政治大學老師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交流,以培養國際金融種子師資,不過,因為教育部未再補助經費,交流計畫告一段落。

另外,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市場套案」,在加速金融業國際化中,包括培訓金融監理機關及業者的專業人才及國際金融人才,並整合金融相關訓練機構資源,以加強發展跨領域及國際化金融人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