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見證台灣時局變化 台灣之音專輯發表引省思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八日電)台灣民主基金會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十日將舉辦「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專輯」新書發表會暨座談會。三十年來的時局變化,政壇人物如今主客易位,在高雄美麗島事件紀念日和國際人權日這天舉辦發表會和座談會,在見證昔日鍵時刻外,也發人省思。

一九七零年代,台灣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被封鎖,海外台灣人思鄉情切,急欲瞭解島內政治動態,卻苦無途徑。一九七七年,在紐約台灣同鄉會的支持下,「台灣之音」成立,由張富雄、楊宜宜夫婦負責規劃。

台灣之音起初以台灣同鄉和教會的消息為主要播報內容;一九七八年年底,才改以電話直接向台灣當事人訪問,並以電話答錄機錄音方式,提供海外台灣同鄉一通電話即可獲知台灣最近動態的服務。

這種方式打破中國國民黨的新聞控制,快速地將台灣消息傳遞到海外,激起台灣人愛鄉、愛國的情緒,而凝聚力量,支援島內運動。這種作法立即蔚為風潮,很多同鄉繼起效尤,在美國與世界各地紛紛成立「台灣之音」,建立傳播的網絡。

一九八零年之後,台灣島內政論雜誌紛紛創刊,打破言論禁忌;黨外人士不再畏懼國民黨的恐嚇,陸續出國訪問,將島內消息傳至海外。「台灣之音」溝通海內外、對抗國民黨的階段性任務終告結束,而在一九八二年劃下休止符。

當時訪問的錄音帶共有一百四十四卷,分成A、B、C三類。A部分是越洋訪問台灣黨外人士的通話記錄,共三十卷;B部分是播放台灣同鄉會活動、台灣日的消息和台灣國內動態的紀錄,共六十卷;C部分的內容包括各類演講、集會的實況錄音以及與黨外人士的部分通話記錄,共五十四卷,其中有三卷盤帶。

張富雄夫婦將這份貴重資料交給友人吳成三夫婦保管,再由吳成三轉交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由基金會轉錄拷貝製成CD,並逐字整理。之後再將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黃信介家和高雄服務處被砸事件,到一九八零年二月林宅血案期間的錄音帶整理出版。

這份錄音帶和紀錄是原音重現,具有還諸歷史情境的真實感。錄音帶的對話使受訪者施明德、艾琳達、張美貞等人對於突發事件的處理態度、情緒反應和對台灣前途的思索,活生生地呈現。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表示,這個階段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陣痛期,也是國民黨使用公權力鎮壓民主運動的嚴酷時刻,更是民主運動風起雲湧,跨越戒嚴關卡的關鍵。

張炎憲說,三十年瞬間消逝,人物雖然依舊,但時局卻變化多端,有些人物已淡出政壇,漸漸隱退;有些仍然活躍於政治舞台,但主客易位,想法已異。這些變化也許只能留給歷史做最後的論斷,而「台灣之音」適時出版反而更見珍貴,留下昔日關鍵時刻的見證以及今日的反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