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北市府擬拆遷 學術界抗議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一百一十年前日本政府在芝山巖立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該如何處理,引發爭議。部分民眾強烈不滿碑文把抗日的台灣民眾稱為「土匪」及士林國小的整修舉動,台北市文化局回應將予拆遷,學術界與社運界將發起護碑運動,要求文化局尊重在地文化資產,以及被殖民者對殖民歷史的記憶與感情。

為推展日語教育,日本政府在治台期間創辦芝山巖學堂,成為士林國小及台灣新式教育前身;當時六名日本傳習所教員被台灣民眾所殺、震驚各界,曾代表日本簽署馬關條約的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為此寫下紀念碑文,並由日本政府在芝山巖山頭立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稱抗日的台灣民眾為「土匪」。

這塊碑石及其餘日治文物被視為辱台象徵,在台灣光復後被民眾搗毀,士林國小校友在五年前建校百週年時籌資整修、復建碑石,許多民眾表示不能諒解,文化局回應將於近期內拆碑,並移至未來的城市博物館中展出。文化局最近在芝山巖雨農閱覽室中展出「芝山岩事件」,特展資料痛批部分人士「竟然」將碑石扶正,「顯然殖民遺毒尚未得到滌清」。

文化局的作法讓許多士林國小校友大聲叫屈。士林國小校長邱錦興表示,日本政府為便於統治台灣、設立學堂、教授日文是事實,這六位老師也確實是台灣新式教育「前輩」,士林國小基於建校情感整建碑石的心情,應該可以被理解;對於市府有意拆碑一事,他說,還要與老校長、校友們共商對策,「就讓歷史與不同論述並陳,有何不妥?」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吳豪人指出,被殖民者有權自主決定對殖民歷史的記憶與情感,北市文化局如執意要拆除碑石,台權會將發起護碑運動、要求維護文化資產。

文化局長廖咸浩:碑石意義應被匡正

〔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牽動殖民歷史與國族敏感神經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的未來撲朔難明。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表示,日本殖民歷史已經結案,芝山巖事件與紀念碑石意義應被匡正;許多學者則認為,人民有對歷史記憶的詮釋權,政府不宜破壞、虐待前朝遺跡。

儘管廖咸浩已承諾,本週將再度前往芝山巖會勘、並補強加設不鏽鋼材質解說牌,正解碑石與芝山巖事件史實,並表示他對碑石拆與不拆、移或不移並無定見,歡迎各界一同討論,但從近日台北縣的高砂義勇隊慰靈碑拆除爭議發展至今,學術界一場關於紀念碑石的史觀論戰顯然就要展開。

廖咸浩指出,許多人緬懷日本鋪設台灣現代化建設、設立新式教育體制,卻昧於體悟日本政府只是為了加速剝削、奴化台灣人。廖咸浩表示,被殖民者的歷史記憶與情感的確應被尊重,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代表人民發聲」。他說,今日許多不斷發出歷史雜語的人,都是昔日受過良好日式教育、獲得一定利益的中產階級,他們的史觀與歷史見解有很大的檢視空間。

學界:政府不宜破壞前朝遺跡

「問題不在於誰可以代表人民,而是任何人都有權詮釋歷史、不受執政者干涉!」中央研究院研究台灣近代史的學者黃智慧表示,台北市政府作為後朝統治者,更不適合更動前朝遺跡。

輔大法律系教授、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吳豪人認為,五年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面對「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的拆留問題時曾表示,她不贊成以後世史觀推翻前代史觀,五年後文化局卻改變態度、計劃拆碑,在過去五年來芝山巖事件並無新史料出土,記憶芝山巖事件的主客觀環境也並未改變的情況下,所剩唯一的決策變因就是台北市長馬英九政治位置,以及藍綠政治版塊的移動。廖咸浩則對此否認,他說此事與馬英九無關。

時代的「碑」歌 沒有休止符

〔記者鄭學庸、簡群育/綜合報導〕一九○四年日俄戰爭爆發,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日本政府為了教化台灣民眾忠勇「愛國」,在全台各地陸續豎立不計其數的紀念碑,在糾雜難理的國仇家恨中苟延殘喘,成為千夫所指的歷史印記,許多碑石更遭到竄改、拆除、惡意虐待,成為一段又一段碑石文字本身來不及記載的歷史遭遇。

清末因甲午戰敗,將台灣割讓日本,日軍至通霄登上虎頭山派兵日夜駐守台灣海峽險要;一九○四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調派波羅的海艦隊,千里迢迢自歐遠來準備襲日,被虎頭山上三名日軍以望遠鏡發覺、急電日本,日軍為此做好萬全準備、一舉殲滅波羅的海艦隊,並在虎頭山上立下日俄戰爭勝利紀念碑;民國五十年左右,國軍進駐虎頭山時,拆下這座紀念碑,在一旁豎立起台灣光復紀念碑。

同樣的故事也曾發生在北縣澳底與澎湖。一八九五年日軍混成支隊在3月20日登陸澎湖,立下「明治二十八年海軍聯合陸戰隊上陸紀念碑」,成為當時最早有關日軍侵台的紀念碑,卻在後來被國民政府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同年5月底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親率近衛師團征台,在台北縣貢寮鄉澳底鹽寮海灘登陸,建立一座象徵登陸成功的紀念碑,二次大戰後,改立為現今的抗日紀念碑。

台北市芝山巖山頭的碑石故事同樣精彩;除了「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一九○三年台灣總督府再於芝山巖設立「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紀念所有在台亡故的日本教師;日本戰敗後我國政府在神社原址興建雨農閱覽室,紀念戰時對日頭號情報頭目戴雨農將軍,而民國四十七年,國民大會通過在雨農閱覽室後方坡地豎立「芝山巖事件碑記」,矯正歷史視聽,日本碑文殺害日本教師的台灣土匪,至此平反成為抗日義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