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八仙洞和卑南遺址劃為國定遺址實至名歸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一日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天通過劃定台東八仙洞和卑南文化兩處遺址為國家級遺址。這兩處遺址,前者是目前台灣考古發現年代最古老的人類居住地;後者出土的大量石板棺、豐富的文物、和大規模的聚落遺存,不但在台灣是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文資法修定公告後,文化遺址的劃分分為國家級和縣市政府級,文建會今天下午審查台東縣政府提報的兩處「國家級」文化遺址,輕鬆的獲得審查會通過。

第一個是東海岸長濱文化的代表─八仙洞遺址。台東縣長濱鄉三間村面海的塊岩峭壁上,數十個海蝕洞穴,地方上稱為八仙洞,民國五十七年宋文薰教授帶領的台大考古隊經過五次挖掘,不但找到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洞穴堆積的底層還發現豐富的舊石器時代的先陶文化。

根據考古學者宋文勳、連照美、黃士強三位教授的研究報告,八仙洞遺址是台灣地區第一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台灣已知年代最古老的人類居住地。出土豐富的舊石器,包括單面砍伐器、骨針器、骨魚鉤等日常工具與漁獵工具。

八仙洞遺址的年代,經碳十四測定,至少開始於距今三萬年左右,結束的年代則距今五千年前後。這個時代也稱為採拾時代,人類依靠大自然提供的資源維生,採集野菜、狩獵、捕魚,聚落小甚至是遊居狀態。

不過,藏有豐富先陶文化層的洞穴如潮音洞、海雷洞、乾元洞以及崑崙洞,早期就淪為修行者的道場,現在則擴建為廟宇,有的甚至經營起納骨塔,看不出史前遺址的價值。

第二個卑南文化遺址,位於卑南台東火車站後方,民國六十九年南迴鐵路施工時,在火車站後方的調度車場發現卑南文化第一批文物,當時的台大人類系教授連照美、宋文薰等人帶領台大人類學系學生前往搶救,十年間進行了十三次的搶救發掘工作,發掘面積達一萬平方公尺,出土了龐大的考古資料,包括上千座石板棺、許多聚落建築遺存,以及大量陶器、石器和玉器等文化遺物。

卑南文化遺址分成兩部份,一處是「原地遺址」的卑南文化公園,佔地十九點一六公頃;一處是位於康樂火車站旁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佔地十點六五公頃。

連照美教授認為,卑南遺址研究,對於台灣的考古學研究,提供的貢獻有: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的定位及其年代、東部「大坌坑文化」的提議、玉器之研究、聚落的研究、墓葬的研究。

前史前館長臧振華也認為,卑南遺址出土的大量石板棺、豐富的文物、和大規模的聚落遺存,不但在台灣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不多見。一些國外學者甚至認為,卑南群是太平洋地區規模最大的墓葬群遺址。

臧振華認為,從學術意義來看,卑南文化不但與台灣西海岸的若干史前文化有相通之處,而且與現存南島民族的文化也有關連,成為台灣史前文化整體發展脈絡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此外,在台灣史前文化與東南亞史前文化關係的研究上,卑南文化也有值得深入探討之處。所以,卑南遺址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學術價值,無庸置疑。

不過,卑南文化遺址最精華十公頃土地徵收案,至今仍無法解決,導致卑南文化遺址的管理和規劃欠缺完整性。其次,像是卑南文化園區內農民堅持的農路拓寬問題,以及卑南文化遺址的代表性文物─月形石柱,也還未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