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鼓勵企業前進印度 黃營杉:不早去就落伍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二十七日電)鼓勵台商前進印度,經濟部長黃營杉今天表示,以往台灣企業海外布局「逐水草而居」,過度偏重中國,中國的草原也被覓食得差不多,台商應快、狠、準前進印度,「不早點去就落伍了」。

為鼓勵台商掌握印度熱,經濟部、台灣印度協會、台灣智庫今明兩天在台北舉辦「台印國際商務交流論壇」,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柯承恩、印度TVS電子公司執行長Gopal Srinivasan、資訊科技硬體製造協會(MAIT)、Synovate市場研究公司等台、印兩國產學界專家就產業發展交換意見。

根據統計,2004年台印雙邊貿易額為19.3億美元,2005年為25億美元,台灣對印度投資主要行業為電子電腦設備、食品加工、化學業等。

台印協會理事長、民進黨主席游錫堃表示,台灣企業的韌性、多樣性、動能名聞全球,印度位居新興市場前緣,兩者合作可創造互惠雙贏,印度可以作為台商拓銷外銷市場的選項,若能冷靜布局,「台印貿易可超過現況10倍以上」。

游錫堃說,有人認為政府是為了冷卻失衡的中國投資熱潮,才鼓勵企業前進印度,事實上,國家和企業一樣,都需要隨時調整、全球化布局,台灣不應放棄任何機會,應發揮海洋國家的精神,勇創新契機。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表示,印度與中國有相似處,也有很多不同,兩國的文化發展、民主政治都有差異,印度產品位階也比中國高。台灣到中國投資主要是基於降低成本、擴大市場考量,印度也有這些優點,未來更將領導新興國家走向世界高峰。

印度台北協會會長顧凱傑表示,印度是金磚四國中年輕人口最多的國家,有穩定的勞動力供給,也有穩定的消費。印度自1991年開始改革開放,各政黨都支持開放政策,以往為人詬病的基礎建設也在2004年起大力提升,5 年內就可以看到印度大大改變,但最好的投資機 會是現在,而不是 5年後,歡迎台灣企業實地到印度看 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