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外交貿協駐外人員 同工不同酬

人氣: 1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政府不同單位駐外人員薪資福利常引發爭議,並有「同工不同酬」現象,前總統府第三局局長、現任外貿協會董事長許志仁將砲口指向外交部,政府既然已編給駐外人員地域加給、房屋津貼等補助,彌補在國外工作所增支出,就不該另創一套外派人員薪俸表,重複調高本薪。

許志仁擔任經濟部駐外人員超過十六年經驗,曾派駐巴拿馬大使館、意大利、荷蘭、越南等代表處,堪稱資歷完整的政府駐外人員,對薪資問題體認甚深。從總統府第三局局長轉任貿協董事長後,許志仁更深感半官方的貿協駐外人員與政府派外者「同工不同酬」非常不公平。

外交人員雙重補助

他指出,以政府給外派人員這種高薪標準,不但一般民間企業甚至公營行庫望塵莫及、無法比照;就連政府內部,也出現駐外代表、大使薪資遠超過正、副總統的離譜現象,實有必要全盤檢討。他建議,除各項外派補助外,駐外人員本薪應該回歸國內舊制,另創駐外薪俸標準,形同「雙重補助」。

據了解,前駐查德大使鄭欣月薪(加總後 )高達五十六萬八千元,較總統月俸多十萬零五千元。

許志仁指出,若說政府外派人員深入蠻荒不毛之地,那麼貿協更是深入蠻荒中的蠻荒,許多貿協設點的國家,都是外交觸角無法深入,只能由貿協充當開路先鋒。不過,貿協外派人員薪水,較相同資歷的政府官員,平均少了三千到八千美元,可說是「同工不同酬」。

貿協人員當救火隊

貿協在全球共設有四十三個「台灣貿易中心」,肩負推廣台灣商品與招商任務,還時常必須充當政府「救火隊」,協助在當地遭遇緊急變故的僑胞、台灣旅客甚至是政府官員。例如不久前就有台灣媒體在伊朗遭逮捕,經貿協駐伊朗人員奔走後救出;2003年非洲賴比瑞亞叛軍攻入首都,台使館人員倉皇撤離,就是由貿協設在象牙海岸的據點接應,實際負責對賴國情勢的掌握。

薪多生活優 外放被視為「肥缺」

針對政府駐外人員薪資是否過高及標準不一問題,外交部長黃志芳強調,駐外人員領取的薪資,都是依照政府核定標準,如果政府決定調降,外交部自會遵守;新聞局長鄭文燦則表示,相關給薪標準有其歷史背景,新聞局予以尊重。

包括外交部、經濟部、教育部、國防部、新聞局、國科會、僑委會、文建會、衛生署等政府各單位派駐國外人員,都可按照「駐外人員薪俸表」支領以美金計價的薪水,薪資水準約三千到八千美元不等,不過都較國內本俸高出一倍多。

此外,每月還可領取包括地域加給、房租補助、子女教育補助、眷屬補助等津貼;另外,每次外派或調動,還有搬家補助、治裝與機票補助,即所謂「川裝費」等額外給付。

由於政府制度讓公務員外放薪水高出國內許多,又可讓家人子女赴外國生活、受教育,因此許多政府單位視為「肥缺」,有資格的公務員積極爭取,甚至成對資深公務員退休前的酬庸;各單位每次傳出某人要「外放」的消息,辦公室內常常「恭喜」之聲不絕於耳。

不過,以外放機會最多的外交部為例,也有人視外派為畏途,甚至不惜轉任免外派的部會。主要多為家庭因素,如有年邁父母需照顧或配偶不願放棄工作陪同出國,也有因子女在台受教育需告一段落等。

駐落後國家 自費飛美打預防針

駐外人員薪資會不會太高?是不是同工不同酬?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檢討一番。有些外交官早已見怪不怪,反正「有本事就叫政府刪啊」;不過,也有資深外交官激動痛罵,說外派薪水高的人「真是沒有良心」,多數外交官都低調以對,直說「沒啥好討論的」!

駐外待遇近年隨政府財政吃緊,其實已變相刪減。過去考入外交部的學員,赴國外接受十個月語言訓練,原可支領當地外館三等秘書的七成薪,這項辦法近年已取消,改採生活補貼制,根本入不敷出。許多新進學員還沒開始賺錢,就得先申請一筆助學貸款,或靠家裡資助。

駐外人員薪資水準雖然不錯,但意想不到的花費卻也不少;例如曾有駐中南美洲外交官,光為家裡裝紗窗就耗掉上千美金,因為當地人根本不用紗窗,一片竟要價一百美金,全家上下窗戶裝下來,所費不貲。但想到當地蚊蟲肆虐,醫療水準又不好,還是忍痛「開落去」。

派駐加勒比海或非洲地區的外交官則都有共同經驗,就是當地缺乏醫療資源,大人還可忍耐,但為了小孩打預防針,必須專程飛到美國邁阿密或法國巴黎。日本對其外交官提供相關補助,但台灣外交官卻只能自掏腰包,過去甚至有名資深外交官,小孩在加勒比海某國感染疾病,但飛往美國的班機不是天天都有,最後不幸夭折,令人遺憾。

另外,外放艱苦地區,從吹風機到電熨斗,所有的家電都必須買好幾份一次帶去,以免壞了在當地找不到替代品。許多人外放前,還沒領到美金,就先花掉一大筆新台幣。

派駐歐美國家的外交官面對的又是另一課題,每逢匯率大波動,他們常常心驚肉跳,例如過去幾年歐元大漲,政府駐外薪資統一以美元計價,多數駐歐官員荷包無端嚴重縮水,頻頻反映卻沒也結果。因此就有一位派在荷蘭的官員,最後只好忍痛把小孩從每學期學費高達一萬美元的國際學校,轉往當地收費較便宜的荷蘭文學校。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