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苗栗縣二級古蹟鄭崇和墓 充滿神奇傳說

人氣: 157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靜茹苗栗四日電)苗栗縣後龍鎮鄭崇和墓是二級古蹟,雖然造型儉樸,但是因為是贈二品官建造,有石人、石馬、石羊和石柱,構造完整,氣勢磅礡。根據地方耆老表示,小時候常聽到長輩說,石馬羊晚間都會跑出墓園吃農作物,被農夫追趕打傷腿,第二天石馬羊的腿真的破裂,讓這個古蹟更添傳說色彩。

苗栗縣後龍鎮鄭崇和墓有石人、石馬、石羊和石柱,傳說石馬羊晚間會跑出墓園吃農作物,為古蹟增添傳說色彩。//中央社

鄭崇和墓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台六線與台一線省道交叉口上,始建於道光七年(1827年),在同治六年(1867年)曾重修一次。鄭崇和名合,字其德,號貽菴,生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卒於道光七年(1827年),享年七十二歲。

竹塹鄭氏祖籍是福建漳州府漳浦縣,康熙年間始祖鄭懷仁遷入金門(浯江),乾隆四十年(1775年),三世長子鄭國周率四弟國唐、五弟國慶及國唐的長子崇和來台,定居竹塹後龍的溪洲。鄭崇和九歲喪母,少時喜歡讀書,但屢試不第,後來捐為監生,來台後先在後龍教書,後遷至竹塹,因有不少富家子弟前來就學,而累積一些資財,同時也從事土地開墾,所以鄭家很快成為竹塹地區的富有家族。

鄭崇和的行為十分符合儒家的理想類型,貧困時不肯以刀筆營生,富有之後生活儉約,敬惜字紙,不口角傷人,對親族尤其恩義備至。在公共事務方面,他扮演地方領導人角色。嘉慶十年(1805年)海盜蔡牽侵犯淡水廳地區,他募集勇士防守後龍。嘉慶二十年(1815年)發生飢荒,鄭崇和發粟(稻米)平價。二十五年(1820年)瘟疫流行,他又施藥濟助,救活不少人命,對死者則捐棺助葬。道光四年(1824年),大吏運米糧赴天津,他率先響應。此外,鄭崇和也曾在竹塹設隘,並且勸息閩粵械鬥。

由於功在鄉梓,道光七年(1827年)去世後即入祀鄉賢祠。鄭崇和娶中港人陳素為妻,先是收養大哥長子鄭用鍾,後生三子,即鄭用錫、鄭用錦、鄭用銛。陳素死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原葬寶斗仁山,同治六年(1867年)移葬與鄭崇和同穴。鄭崇和的四個兒子均各有成就,鄭用鍾雖然沒有功名,但以經營實業著稱。鄭用錦是秀才,鄭用銛則是歲貢生。

而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子鄭用錫,他是道光三年(1823年)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晚年興築著名的北郭園以自娛,死後入祀鄉賢祠,誥授中憲大夫晉封通奉大夫,同時父以子貴,鄭崇和也誥贈通奉大夫。

鄭崇和墓是清制的官墓,佔地三千四百五十三平方公尺,路旁有神道碑一方,規模宏大,構造完整,氣勢僅次於王得祿墓。墓依從二品例,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及石望柱各一對,雕工精細、栩栩如生。墓塚前立觀音兜形墓碑一方,為同治六年重修時所立,碑文為:「皇清誥贈通奉大夫顯祖考祀鄉賢祠鄭公二品夫人顯祖妣鄭門陳太夫人合葬佳城」,橫額為「浯江」。

根據地方耆老說起鄭崇和墓的傳奇故事,都帶有一些傳奇色彩﹔他們說因為年代久遠,石馬羊都有些靈性,晚上都會跑出墓園偷吃一旁的農作物,農夫埋伏追打馬羊,眼見馬羊腿都受傷,卻不知去向﹔第二天就看見墓園的石馬羊腿部破裂,大家都嘖嘖稱奇。雖然後來縣府發包整修,但還是可以看見腿部修補痕跡,至於看的人相不相信,就見人見智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