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IEK:2006年Q1台灣電子零元件產業成長16.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三十一日電)工研院IEK ITIS計畫(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統計,2006年Q1台灣電子零元件海內外產值達新台幣1467億元,較2005年同期成長 16.1%,包括半導體、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接續元件、能源元件等產值均有5.2%到 22.9%不等的成長。

工研院IEK ITIS計畫表示,各種電子零元件產值均有所成長,其中化合物半導體元件產值 10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7%;被動元件27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9%;印刷電路板7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9%;接續元件248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2%;能源元件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5%。

工研院分析師陳玲蓉指出,在化合物半導體元件方面,LED產品單價近年來持續下滑,各家LED廠獲利減少,但也創造出許多新興市場,包含各種電子產品、儀器或家電指示燈源,可攜式產品光源、汽車光源及裝飾照明光源,LED已以低單價逐步取代現有產品。

被動元件在第一季末出現PC需求減緩,但有來自手機、WLAN等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產品在淡季不淡的需求支撐。因此,在一般規格產品較於去年同期表現不凡,供給平穩。而在特殊規格品方面 (如高壓、高容MLCC等)供貨吃緊的狀況已於第一季末減輕。

印刷電路板與往年同期淡季相比,2006年Q1來自手機、LCD、NB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訂單需求頗佳,尤其HDI手機板已排除過去淡季需求驟降的慣性,此外,基地台等多層高階板的訂單也表現不錯;至於中低階板雖受到淡季效應衝擊,亦無往年明顯。

IC載板方面,2006年Q1國內IC載板持續2005年下半年景氣,下游封裝源源不絕的訂單挹注下,充份利用從2005年Q2至2006年Q1新開出的產能,且由於供不應求,因此部份產品單價甚至小幅上漲,2006年Q1 較2005年Q4成長11.2%,但較2005年Q1大幅成長94.3%,達到175億元。

接續元件Q1為連接器傳統淡季,但近年來國內極力開發的消費性應用市場已逐漸產生效益,而新的無線技術亦將帶動新應用產品開發,台灣代工業者在通訊領域表現優異,連接器供應商亦直接受惠,即使全球連接器產業僅平穩成長,但國內業者在產品多角化及新增客戶情況下,相較全球仍有不錯的表現。

在能源元件方面,2006年Q1僅較2005年同期小幅成長1.5%,除淡季因素外,主要是因為受到鋰電池大廠能元及太電從去年下半年起分別轉向開發NB、手機以外的新鋰電池產品及市場 (電動代步車、Cable Moden、Power Tools等)效應持續影響,此兩大廠新鋰電池產品已分別開始出貨,但在NB鋰電池、手機鋰電池等原先經營的主要應用市場代工訂單亦出貨下滑。

電池組方面,2006年Q1淡季不淡,較2005年同期成長14.9%,主要是拜新普、正崴等NB、手機電池組大廠的原有客戶主流機種 (如蘋果電腦)訂單增加及新客戶(如日本Fujitsu)訂單開始大量出貨,帶動營收分別較2005年同期大增35%以上;而且為因應下半年的傳統出貨旺季及預期銷售業績成長,正崴正在擴建大陸昆山(將於第二季投產)大量挹注產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