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別吃加熱不徹底的剩菜剩飯

【字號】    
   標籤: tags:

每年夏秋季節,由於環境非常適合細菌生長繁殖,加上人們聚餐、生吃蔬果、涼菜的情況較多,因此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期。而細菌性食物中毒,無論是發生的次數還是人數,都占世界上全部食物中毒的50%以上,可以說,細菌是食物中毒之禍首。

食物中毒易發原素

1.家庭聚餐。

2.食物原料污染(如宰殺患病家畜等)。

3.生熟食品儲存不當。

4.在加工過程中,生熟食品未分開。

5.食品加熱不徹底。

食物中毒易發場所

1.家庭近年來,我國食物中毒的發生場所順位,已由原來的個體攤販為第一位,轉變為家庭聚餐為第一位(占42%)。

2.個體攤販、食堂和餐館。

易致中毒的食品

動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在加工、出售、食用和儲存等各環節受污染的幾率比較高,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穀類、蔬果類食品。

其他食品。

細菌性食物中毒不傳染

人們已知,霍亂和傷寒等疾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因為致病菌可在病患的排泄物中存活很長時間,因而最終能經糞──口途徑感染其他人。所以,如果不注意隔離,健康人接觸這些病患後很容易染病。

而細菌性食物中毒,是由攝入了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以急性胃腸炎和相應中毒表現為主要症狀的疾病。例如副溶血性弧菌、腸炎沙門菌等致病菌在污染了食物之後,如果未經妥善處理而被人們攝入,雖然病菌不會在腸道內繁殖,卻能導致腸道功能的改變,使人發生急性中毒症狀。由於病患的排泄物中沒有病原菌,因而不會傳染。

防治措施

加強有關食物中毒的宣傳教育,使我國城鄉居民充分認識食物中毒的危害,掌握食物中毒的防治知識,如不吃病死家畜、不吃加熱不徹底的剩菜剩飯、家庭加工食品時生熟要分開等。

食物中毒的救治原則為︰催吐、禁食、補液、消炎和對症治療。

健康提示︰警惕﹗剩菜回鍋炒毒更毒﹗

文章來源: 21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