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基會:牛初乳不一定適合人類 過量可能輕瀉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二日電)電視上常可看到「初乳可以提高免疫力」、「十天明顯感受增強體力、保護力」的廣告,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牛的初乳不一定適合人類,食用過量還可能有輕瀉症狀。

消基會說,推動母乳哺育時,一般民眾都會接收到「母乳的初乳」是上天恩賜,可以加強嬰兒抵抗力、增強體力、智力發展…等訊息,當業者促銷初(牛)乳時,消費者莫不心動。

消基會指出,業者搶搭推動母乳哺育的便車,推出含有牛隻「初乳」的產品,其實是不道德的,因為牛初乳是適合牛喝的,它內含的抗體,是適合用來對抗牛隻可能感染的疾病;人和牛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目前科學界對於牛隻初乳的研究還不夠,業者搭便車的誤導行為,加上搶食小牛的食物,也凸顯業者不道德的行徑。

根據畜牧學上的研究,牛隻的「初乳」,富含黏性且酸度過高,成分和常乳不同,在加熱的過程中,會呈現凝固現象。消基會說,目前台灣市售的鮮牛乳,依規定必須加熱處理,以維護消費者安全衛生,所以牛隻「初乳」依法並不能提供作為鮮乳的原料。

消基會更指出,牛隻初乳組成成分較為特殊,雖含有豐富的抗體,理論上似乎可以提高免疫力,但是因為酸度過高,其中的蛋白質含量也過高,比起人類的初乳的含量高出許多,人類如果食用過量,會有輕瀉性的狀況產生。

「牛隻初乳」的產量很少,消基會說,一頭乳牛年產的初乳量,約三十公斤左右,數量不多的牛隻初乳,可能已不敷餵哺小牛之用,怎麼可能會有大量的生產販售給人喝,廣告宣傳令人懷疑。

消基會表示,電視廣告上的牛隻初乳,名義上是牛隻的「初乳」,但實質上包裝盒外卻標示著:「CNS3057」(國家標準第3057號),這個國家標準的內容其實是「調味乳」的相關規定,並非生乳或鮮乳的標準。

消基會根據業者包裝上的標準質疑,業者有不當誇大牛隻「初乳」的成效及作用之嫌,也有可能涉及廣告誇大不實,值得食品主管機關(行政院衛生署)和公平交易委員會詳查其內容品質,包括業者所宣稱的該類產品中,牛隻初乳的生產履歷、組成、含量…等問題,消基會也希望消費大眾能洞察廣告內容的真實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