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8月CPI跌幅0.57% 7年來最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台北報導〕台灣行政院主計處昨日公布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較去年同期下跌0.57%,成為2004年1月以來首見負成長,也是1999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主計處科長吳昭明表示,由於今年天候穩定,颱風過門不入,蔬菜、水果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所致,倘若9月份天候正常,加以第四季屬蔬果盛產旺季,不排除下修全年CPI預估值。

吳昭明表示,8月份天然氣雖然調漲,油料費也走揚,惟蔬菜、水果價格穩定,蔬菜及水果價格指數大幅下跌20.59%、11.87%,使得食物類指數較去年同期下跌5.18%,加上夏季服飾折扣,8月CPI年增率較7月下跌0.61%,並較去年同期下跌0.57%。

吳昭明指出,倘若天候維持正常,預估9月蔬果價格還有下跌空間,10月以後則逐漸進入盛產期,蔬菜、水果價格會再度下降,原估的全年CPI年增率1.8%有機會下修。

不過,吳昭明認為,今年8月份CPI年增率下跌與以往不同,2003、2004年CPI年增率下跌源於全球經濟情勢欠佳,造成通貨緊縮,產品價格全面下跌,8月則僅有食物類下跌幅度較大,油料費、教養娛樂費及香菸、檳榔等雜項依舊是上漲,屬於個別狀況。

在躉售物價(WPI )部分,8月份WPI年增率為9.02%,維持高檔,原材料及中間產品價格上揚幅度各為15.59%及13.68%,最終產品卻為負成長,為-0.2%,吳昭明研判,可能是受到市場競爭影響,廠商成本轉嫁幅度受限。

累計今年前8月CPI平均年增率則為1.10%,其中,油、燃氣及電價分別占0.33、0.28及0.02個百分點;WPI前8月平均年增率為5.29%。

物價趨穩 升息機率降低

〔記者陳麗珠/台北報導〕中央銀行即將在9月28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受到國內物價下跌影響,通貨膨脹壓力減緩,加上躉售物價指數維持高檔,最終產品價格卻反向走跌,透露出廠商成本轉嫁困難,彰顯民間消費能力不足,市場人士預期,央行9月份升息以穩定物價的迫切性已經降低。

央行總裁彭淮南於上一季理監事會後曾表示,主計處預估下半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年增率漲幅會高於上半年,考量物價存有上漲壓力,央行才會調升利率,他並指出,我國實質利率與中性利率還是有距離,暗示央行可望於第三季維持升息的步調。

不過,隨著美國8月份暫緩升息,市場普遍預期,美國9月份做出升息的機率並不高,即使我國的經濟情勢與美國不盡相同,不一定採取相同的貨幣政策,加上歷次的升息幅度亦遠低於美國,只是,根據最新公布的物價狀況觀察,我國通膨疑慮已經減緩,甚至,9月份物價還會維持下跌態勢,央行以物價穩定為由,做出升息的機率降低。

另外,市場人士也指出,若觀察總體經濟情勢,經建會公布的6、7月份景氣對策信號連續二個月出現代表趨衰的黃藍燈,顯示景氣有衰退跡象。

然而WPI(躉售物價指數 )年增率雖維持高檔,若分析加工分段資料,原材料、中間產品價格年增率均達二位數成長,最終產品價格年增率卻反向走跌,顯示廠商成本轉嫁困難,代表民間消費能力不足。

市場人士認為,儘管央行目前處於升息與不升息的十字路口,市場原預期我國原油及多數原物料仰賴進口,央行可能維持緩升策略,引導利率回到中性水準,惟8月物價呈現下跌,9月物價上揚壓力也不高,央行9月28日召開的理監事會議做出升息的可能性正在逐漸降低中。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