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就醫前多打聽先比較 顧健康兼顧荷包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18日報導】M型社會趨勢 簡約生活新思維系列/就醫篇(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八日電)在中產階級有逐漸向下滑落的M型社會,民眾生病就醫時,多多比較掛號費及自費項目、不必要的吊點滴等項目不要做、參加家醫社群的會員、請醫師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拒付同一療程超收的費用,掌握這些要點,維護健康還可看緊荷包少花冤枉錢。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一般人以為到診所看病比較節省掛號費,其實,在都會區並沒有差別,知名診所掛號費新台幣一百五十元起,比醫學中心有過之而無不及。郊區、鄉下的診所則有種現象,就是掛號費只有五十元,醫師回饋鄉親,主動奉送「號稱健保不給付的抗生素」給感冒病患,然而只要病患一上門,不論是發燒感冒還是高血壓頭暈,統統都先吊點滴再說,沒有退燒再吊一瓶。

她說,一瓶葡萄糖點滴自費三百元,是成本的十倍以上,不如自己買來喝,普通抗生素一顆只有幾毛錢,吃多無益,行政院衛生署無法去管醫院自訂掛號費,國民健康保險局對醫院診所的浮濫自費項目束手無策,病人變成待宰肥羊。

有的情況是病患明明就是慢性病,可是,診所醫師採用不恰當的健保費用申報方式,無法開立慢性病箋及處方一個月的藥量,害得病患三天兩頭跑診所領藥,浪費掛號費和部分負擔費用。

還有些病人接受俗稱「抽神經」的牙科根管、復健治療、傷口換藥、洗腎、照X光治乾癬等連續療程,使用醫療器材、醫學美容等自費項目,這個時候,病患就得睜大眼睛檢查收據,看清楚醫療院所有無巧立名目多收錢。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收到陳情,多數民眾申訴醫院、診所超收上述費用,醫改會指出,健保局明文規定,傷口換藥、洗腎、照X光治乾癬等連續療程只要在第一次就診時,付部分負擔和刷一次健保卡;至於西醫復健、中醫傷科針灸,六次(含)為同一療程,從第二次至第六次,每次多付五十元部分負擔,該花的還是要花。

醫改會表示,除非病情有變化而另做診斷治療,否則,同一療程不應多收費用,醫院診所如果要求病患出示健保卡過卡確認身分,民眾要確定收據上「就醫序號(即看病次數)」應該沒有增加次數,如果發現有誤,應要求更正及退費,否則可向健保局檢舉。

另外,鑑於心血管塗藥支架、人工關節、人工水晶體等醫療材料種類繁多,其中,支架價格從兩萬八千到六萬兩千元不等,有的健保全額給付,有的是超額部分由病患補足差額,點選健保局網站首頁左邊的「健保部分給付醫療材料費用」,即可找到各醫院報價提供給民眾,貴的不一定最好,適合個人需求的最重要。

健保局台北門診中心也指出,健保門診中心的掛號費只有五十元,駐診的醫師多來自大醫院,還能開立三個月的慢性病用藥連續處方箋,除了不能住院之外,不論是對一般病患,還是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就醫、領藥、檢查,均稱經濟實惠又兼顧診療效率。

不過,健保門診中心只有台北第一、第二、高雄等三處,健保局建議無法受惠的非都會區民眾,可以打聽庴邊診所是否加入社區醫療群,加入會員,可獲得二十四小時的電話緊急諮詢、免費衛教服務,在急重症時,還可獲得協助轉診到合作醫院,另有掛號費減免或其他優待。

健保局醫管處經理沈茂庭說,現在有一千四百四十四家診所分別組成三百零二個社區醫療群,照顧一百五十三萬個病人,僅佔國人的百分之六點八三,初步結果顯示,病患加入成為社群的會員,可減少到處看病的時間成本及醫療開銷,對健保來說也有節省浪費的好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