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創作糾葛/鬧上公堂:百年歌謠 著作權紛爭多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袁世忠/台北報導〕百年歌謠也要面對著作權爭議!客家歌謠在田野傳唱多年,近年卻突然不斷引發「著作權」爭議,甚至對簿公堂,學者呼籲主管機關針對有爭議的傳統歌謠,釐清或購買著作權,編纂成一套完整翔實的客家音樂傳統歌集,納入著作權協會,依據著作權法規範確立百年傳統歌謠的公共財定位。

台灣客家山歌團指導教授呂錦明說,客家山歌或八音,自古以來都以「口耳相傳」方式流傳於民間,並且具有高度「即興」特性,但當客家傳統音樂資源成為個別音樂家在教學或創作時的素材,甚或被記錄或出版為樂譜,法律上「公有權」屬性,在某個程度上轉移入個人著作權的領域。在呂錦明與行政院客委會委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共同針對客家樂籍資料相關法律及案例的調查研究,建議建立客家傳統音樂的判定基準,避免相關糾葛及訴訟不斷上演。

姑嫂看燈 版本多引官司

著作權爭議包括了幾乎所有坊間客家歌本都有收錄的「姑嫂看燈」,目前有五種歌謠版本註明是多年流傳的傳統歌謠,但也有版本註明作詞者為歌唱家邱玉春,國寶級客家音樂家賴碧霞編著的歌本主張詞曲創作的著作權,坊間另有CD註明詞曲創作者是黃連添與陳清台,這首曲子甚至曾為釐清著作權而鬧上法院。

相同的情形也發生在「懷胎歌」、「蛤蟆歌」、「梳妝樓」、「瓜子仁」、「桃花開」、「雪梅思君」等傳唱相當多年的客家歌謠。歌本的詞曲創作者出現不同說法,甚至有一、兩句或字詞的差異,或是幾個音符的改變,或是在不同場合播放演唱這些客家歌謠,都曾經引起官司糾紛。

傳承文化 讓客家歌永續

客家音樂界擔心原本用來保護創作者的法律,反而成為音樂傳承上的障礙,有客家歌謠團體近日醞釀,彙整現有的坊間傳統歌謠且重新出版,爭取把傳統客家音樂資源讓全民共享。

台灣採茶戲始祖何阿文的嫡系徒孫林炳煥說,許多傳統山歌超過百年,本來就是大家的,為了捍衛客家文化與傳承,他願意挺身爭取客家傳統歌謠的公共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