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校母語日 上課開口說/眷村囝仔歡喜學台語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開菊、黃文鍠/綜合報導〕「一粒米、百粒汗」、「秀才騎馬弄弄來」…;「台灣母語日」在中小學全面推行,或是教室張貼一張張台灣俗諺,或是廣播傳送一曲曲優美的台灣民謠,甚至連傳統外省家庭居多的眷村學校中,原本只會傳統國語的新移民之子,也開始琅琅上口說起閩南語「答嘴鼓」。

母語日當天 師生都說台語

位於高雄市左營眷村區域的永清國小,就有七成以上學生都是傳統外省家庭子女,但為了讓學生更認識每日生活所在的鄉土,校長林建福選定每週二為「台灣母語日」,這一天,全校學生都要盡量說台語,早上升旗,教師、行政人員也都要「以身作則」先以台語向學生問好。

校方並在校門邊設置「鄉土語言步道」,牆上一張張的台灣俗諺,「天烏烏」、「秀才騎馬弄弄來」,從校門口到教室貼上十數句;林建福笑言,「學生每天上下學唸兩遍,一個月下來,不會唸也難」。

學校的「永清廣播電台」,則會進行「每週一句諺語」介紹,不但要讓學生會說,還要懂得其中涵義。學校月刊「清情」更附錄「台語甘仔店」介紹台灣歌謠與曲意,最近一期即是介紹鄭智仁填詞作曲的「天頂的星」。校內還有一座專門種蕨類的「蕨美古城」,學校藉此訓練學生當導覽員,以台語向來賓解說。

在教學上,每位老師更發揮創意,有老師尋找囝仔歌、台灣詩吟等CD當教材,還有老師以遊戲引導學生熟背語詞,激發學生以台語討論。


高雄市永清國小老師發揮創意,以台灣囝仔歌、台灣詩吟當鄉土教材。

永清國小學生充當導覽員,以台語介紹「蕨美古城」。

相聲布袋戲 講台語足輪轉

台南市空軍水交社眷村旁的志開國小,家長同樣以外省籍居多;校長蕭瓊瑤指出,學校原本清一色外省學童,但隨著眷村逐漸解構,本省籍學生漸增,學校因而訂每週三為「母語日」,透過鄉土課程及答嘴鼓(台語相聲 )、布袋戲等方式推展,台灣鄉土語言也逐漸獲得學生及家長的認同。

每週三,除晨會、朝會都用閩南話報告外,全校師生當天下課及生活對話、接待訪客等,也以母語應對為原則。此外,學校不斷提供學生上台機會,用閩南話表演歌唱、講古等,寓教於樂,增進學習效率。

為了讓學生快樂學習台灣母語,甚至願意回家教父母家人,永清國小、志開國小等眷村學校用心激起學生學習鄉土母語的興趣,並耐心堅持的教下去,今日的成果也驗證了一句台灣諺語—「戲棚跤,徛久人的」。


苗栗縣銅鑼國小利用樓梯空間寫上國、英文及客家話對照的字句,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空間。

〔記者張勳騰、朱有鈴/綜合報導〕「月光華華,細妹煮茶,阿哥兜凳,人客食茶」,苗栗縣銅鑼國小在走廊及樓梯、公告欄等處營造學習客家話環境,全校七成以上師生客家話對答如流,學生們快樂學習客家話;高雄縣東門國小則透過了解客家文化、吟唱歌謠和說客語,讓孩子們不再將客語等母語視為次等語言、不再羞於開口。

銅鑼國小校園裡,廊道間樑柱或在樓梯間、公告欄上,處處可見客家俗諺及國、英語及客家語的對照表,成為學生們的「學習步道」。

銅鑼國小訂每週四為「台灣母語日」,每週安排一堂客家話課程,由專業的老師指導學生每週一句、每週一曲到每週一諺語,老師們再利用時間進行認證,了解學生學習效果。

校長陳玉英說,校方印製「學生客語自學寶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用句、唸謠賞析、唐詩吟唱、山歌小常識等,希望學生莫忘祖宗言;從民國九十五年開始推動,已有八十五名學生通過認證。

「在家阿公、阿婆都和我說客家話,在學校又學到客家諺語,回家後,可以和阿公『答嘴鼓』,和家人的關係更緊密」,五年級的羅彥竹高興的說出她的學習心得。


東門國小的客家諺語步道,讓學生練習說客語,並了解客家文化的智慧。

每週一,是高縣美濃東門國小的「客語日」。這一天,學校在朝會、下課時,都會以客語廣播,並鼓勵孩子們以客語彼此問候、交談。

東門國小四年前成為高雄縣客語生活學校,以客家文化作為學校發展特色,除了規劃「客語日」,學校也布置充滿文化情境的學習環境,像是客家諺語步道等,而校內也成立客家獅鼓、客語廣播、客家樂舞等社團。

原本有近七成的學生無法使用流利客語,現在,當校長馮其城走在校園中以客語問候學生時,多數都已能自然、流利的應答。


汶水國小的階梯,每爬一步就有三種語言的註記,讓學生多元學習。

〔記者王秀亭、楊倩慧/綜合報導〕讓學生快樂學母語!台東縣池上鄉福原國小推出母語生活商店,只要學生買東西時說母語,就可累積點數,學期終了再向學校換獎品,師生們對這種玩法感覺很新鮮;苗栗縣泰安鄉汶水國小則開辦「文化育樂營」,讓泰雅族「馬嘟爾語」得以傳承。

福原國小將每星期一訂為學校母語日,除客語、閩南語外,還有阿美族語。為讓母語普及於生活中,校長林芳蓉出新招,將母語觸角擴及校外,邀請鄰近的雜貨店、書局等成為「母語生活商店」,校內的員生消費合作社也加入行列,另還成立母語廣播電台,希望學生「自然而然」說母語。

林芳蓉坦言,學生時常說起阿美族語不到兩句就打住,更何況要用不流利的阿美族語買東西,常讓學生就此卻步,不過,為了鼓勵學生講母語,校長還要結合更多商店,讓學校附近成為一個母語環境。

苗栗縣泰安鄉僅剩一千多人的汶水族群,是泰雅族中人數最少的支族,四十五歲以下的族人多數不會講、也聽不懂母語「馬嘟爾語」;泰安鄉汶水國小致力「馬嘟爾語」的教學及傳承,林成遠老師編撰泰雅族第一本圖文並茂的語文教材,深獲好評。學校的階梯(見上圖,記者楊倩慧攝 ),每爬一步就有三種語言的註記,讓學生多元學習。

林成遠在九十四年底完成影音光碟,廿四個母語字母,學生花五堂課時間就能熟稔,汶水國小中年級每週有三堂母語課,去年暑假也開辦編織、木雕、母語三合一的文化育樂營,讓小朋友快樂學習母語。


東門國小的客語教師周秀琴利用老師們淘汰、不用的閩南語教材背面,來製作客語教材。

〔記者/連線報導〕教育部九十五學年起全面推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推動台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要點」,統計卻顯示,國小雖幾已全面實施,國中及高中實施意願卻相當低落,台北市、彰化縣、雲林縣等縣市甚至掛零,或是受限升學壓力不願推行,或師資不足無法落實,或多元族群雜陳難全面兼顧,母語日明顯面臨年級越增、阻力越大的困境。

教育部去年調查顯示,全國有一千五百多所國中、小學校試辦母語日,本報記者最新連線統計發現,迄今已有近三千所國中小辦理,顯示母語教育有顯著成長。

但調查也顯示,母語教育在國中及高中推動明顯停滯,全國七百三十二所國中,只有四百校辦理;而教育部內部初步調查更顯示,全國四百七十一所高中職,試辦母語日學校僅四十二校,不到十分之一。

部分縣市坦承,受限升學壓力,學校寧願用彈性課程或課餘時間加強英語、數學或國文,母語教學鮮少被列為考量。

此外,母語教學也一直面臨師資及教材的不足,包括客語、原住民語;許多學校更面臨多種族群學生紛雜,如何兼顧多元母語需求,讓學校大傷腦筋;鳳山市中崙國小校長溫卓淇即指出,校內有十七名原住民學生,分別來自布農、魯凱、阿美、鄒族等族,學校有心,卻很難找齊所有族別老師來授課;鳳山市福誠國小也面臨同樣問題。

外籍配偶日增的金門縣,更有部分離島國小的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人數已達一半,母語教學更形紛雜困難,金門縣教育局無奈地說,最後這些學生只好選擇學習閩南語。

推動客語的美濃東門國小校長馮其城認為,學校教授鄉土語的重點原本應在文化,讓各族群互相認識熟悉,目前所做的只是彌補家庭這部分的不足。但即使學校願挑起挽救「媽媽的話」的重任,還是有家長不領情,質疑「為什麼不把教鄉土語的時間拿來上英語」。

推廣積極/祭出誘因:評選母語日學校 教部有賞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推廣母語日,教育部將有更積極作為!4月下旬展開母語日學校評選,祭出獎金及行政獎勵以增加誘因。部長杜正勝近日並核定籌編第一套客家話部編本教材,最快明年正式出版,彌補教材不足現況。

對於國高中推動母語日意願低落,教育部表示,今年已編列三千萬元經費給各縣市聘請母語教師加強彈性時間授課。教育部近日展開母語教學暨母語日評鑑,未來將辦觀摩頒發獎金鼓勵,另對推廣積極的學校校長、老師加分。

搭配教育部推廣母語日,客委會則要求申請客語生活學校補助者,也須推動母語日,今年有三百多校獲補助;考量族群混居,客委會建議各校能夠隔週辦客語日、閩南語日、原住民語日,平衡各族群語言發展。

原民會則有「語言巢」計畫,鼓勵社區、學校、部落共同營造學習母語的環境。

教育部網站即將陸續公布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線上辭典,客委會則有「哈客網路學院」線上學習網,並要求客語教師均須取得客語認證資格。教育部政次呂木琳說,閩南語人口多、原住民語今年起認證後升學可加分,「客語恐怕是政府目前最須協助推廣的語言」。

教部編首套客語教材 明年出版

客語四縣腔、海陸腔使用人口多,桃竹苗大都由第一線教師編輯、縣市出版,教材不成問題。但大埔、詔安、饒平三種腔調使用者少,民間出版意願低落,教育部將成立編輯委員會,今年底完成編輯試教,最快明年初出版,這是教育部首次出版鄉土母語部編本教材。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