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兵馬俑特展明史博館展出 帶領進入時光隧道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十一日電)兵馬俑特展明天正式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包括十七尊俑等一百一十六件珍貴文物,帶領觀眾進入時光隧道,遙想2200年前的帝國之夢。

秦始皇是第一位一統中國的君主,締造盛極一時的秦帝國。二十世紀中期,秦始皇陵的考古發掘工作,出土被讚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深深震懾了中外人士,其恢宏的氣勢,也帶起一股兵馬俑風潮。

千禧年時,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聯合報系合作,舉辦兵馬俑及秦文化特展,引爆超過百萬參觀人次的兵馬俑旋風,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有鑑於此,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聯合報系再度攜手合作,明天起以全新的展品,再度呈現秦俑的強盛氣勢,深入探索二千年前強盛帝國的歷史面貌。

文物中包括將軍俑、跪射俑、武士勇等各式軍階兵馬俑十餘尊,寫實、生動、傳神、以及雖帶點誇張卻又恰到好處地表現出軍人氣韻的藝術表現,最特別的當屬二號坑的彩繪跪射俑及一件彩繪俑頭。1999年在兵馬俑二號坑未遭火焚的區域出土了六件彩繪保存較完整的跪射俑,這是千餘件出土的秦俑中所僅見,其中的綠面跪射俑就連大陸民眾也難得親見。

秦俑上的色料使用,是秦代科技高水準的證明。可惜歷經二千餘年自然環境及有機生漆的老化,出土秦俑的彩繪因顏料的老化流失以及暴露空氣中的溫濕度反差造成漆層皺縮破裂,彩繪嚴重脫落,今天觀眾有機會親眼看見彩繪秦俑,機緣難得。

此外,本次展出的精彩展品還包括新近出土整理的石鎧甲、百戲俑、青銅仙鶴與樂人俑。石鎧甲是首批實物形制的秦甲冑。每片甲片上佈滿許多連綴用的孔洞,透過模擬實驗,判斷秦人利用鋼製鑽頭,採用與木工鑽孔相近的工藝製作而成。展出的石鎧甲已經修復完成,不同部位不同的連綴方式,是配合士兵身體活動的靈活度而設計。

另一項展覽特色是對秦人休閒娛樂活動的實物證明。1999年陪葬坑出土11尊彩繪陶俑,身穿短裙,上身及大腿以下裸露是百戲俑的共同特徵,這次展出的是目前已修復的五尊百戲俑的一號,其左臂上部刻有作俑工匠故里名和人名的「咸陽親」三字。百戲俑的出土表現秦人活潑的休閒娛樂,展現紀律嚴明軍事文化的另一面。

同樣表現宮廷娛樂活動的是七號珍禽異獸坑出土的青銅水禽、箕踞俑和跽姿俑。

七號坑曾遭受嚴重的大火焚燒,2003年發掘到保存較為完整的青銅仙鶴、鴻雁和和天鵝,這座陪葬坑另出土十五件姿態各異的陶俑,配合該坑其他出土文物判斷,箕踞姿勢的划船俑應為演奏打擊樂器的樂師,而跽姿陶俑應為演奏弦樂器的樂師。整個珍禽異獸坑勾勒出樂曲伴奏下,水禽翩翩起舞的愉悅畫面,應是秦代百官系統中具有樂府性質的機構。

兵馬俑特展共展出一百一十六件的珍貴文物,包括十七尊俑,其他還展出秦代出土的貨幣、青銅器、陶製食器、地磚等,這項展覽在史博館展出到七月底。明天下午兩點起,史博館外也將以真人兵馬俑贈送康乃馨給到場的媽咪,並且結合古代的娛樂雜技,設計成現今百戲園,邀請民眾體驗遠古時期的宮廷娛樂。


國立歷史博物館從五月十二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將舉辦兵馬俑特展,十一日舉行開幕記者會,將工藝水準精湛的秦代文物稱呈現在觀眾面前,圖為秦代文物跪坐俑。//中央社


國立歷史博物館從五月十二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將舉辦兵馬俑特展,十一日舉行開幕記者會,將工藝水準精湛的秦代文物呈現在觀眾面前,圖為彩繪俑坑中綠面俑出土處被發現的模擬現場。//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