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吳釗燮:台灣以技術援助友邦中共採金錢外交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十一日專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吳釗燮今天指出,台灣需要友邦在國際組織替台灣發聲,但台灣爭取友邦的方式是以專家與技術來協助這些國家需要,相對於中國的鉅額金錢援助,台灣政府需要立法院同意預算又有媒體監督,因此絕非金錢外交。

上任即將滿月的吳釗燮今天在雙橡園召開任內第一次的媒體茶敘,他提到九日晚間在雙橡園宴請吉里巴斯等四個友邦元首,當時這些國家的總統都很真心誠意要幫台灣講話,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有媒體詢問,台灣爭取這些南太平洋國家的外交,當然有其必要,但真正在國際組織中,這些國家的影響力有多大?政府又如何評估效果?也有記者詢問,外界常質疑兩岸在這些國家進行「金錢外交」戰。

吳釗燮回答,台灣如果沒有這些友邦持續在國際社會替台灣講話,長期下來,台灣就會消失,所以友邦在國際場合幫台灣發聲非常重要。

他強調,台灣援助友邦,絕不是金錢外交,而是先檢視友邦的問題癥結,從而瞭解他們最需要的援助,然後派遣專家前去,協助他們訂定計劃,再依照計劃決定援助金額。

他說,與中國相比,台灣提出的數額不會很大,「與中國大陸動輒上億美元,簡直沒辦法比」。他以擔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瞭解政府相關單位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與格瑞那達建交時,承諾的援助金額是兩億五千萬美元;二零零五年十月,中國與塞內加爾建交時,承諾援助金額更高達六億美元。

吳釗燮表示,台灣是民主、開放、透明的社會,任何援外預算必須得到立法院同意,媒體也在監督,所以台灣人民不會同意過量、過當的外援,政府也是量力而為,以有限的資源從事最有意義的投資。

他並以中華民國與布吉納法索恢復邦交過程為例,指台灣農業技術團前往布國工作,發現布國十分貧窮,糧食完全仰賴進口。當時除了中華民國外,還有一個歐洲大國也派了技術團在布國檢視,希望協助布國發展農業。

吳釗燮說,那個大國選擇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準備適度改良當地的稻米生產,台灣農技團則在一塊滿布石子、沒有水的巴格雷屯墾區,協助當地農地種植水稻等農作物。三年後,歐洲大國還在研究農業協助方案,台灣農技團的巴格雷屯墾區則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米,成為非洲最閃亮的綠色奇蹟,甚至布吉納法索現在已經成為稻米輸出國。

吳釗燮強調,大家可以據此了解,布吉納法索與台灣的邦交有多穩固,這個例子,說明了台灣與經濟比較不發達的國家交往時的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