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戒嚴五十八週年 陳水扁發表感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十八日電)總統陳水扁今天發表戒嚴五十八週年感言表示,為了使台灣能夠成為一個完整而正常的國家,八年的時間絕對還不夠,至少還需要另外一個八年,為了延續台灣主體政權能夠在這塊土地上深耕茁壯,未來的一年他將竭盡所能,完成多項工作目標。

總統說,未來一年他將竭盡所能,積極完成「深化民主內涵」、「強化台灣主體意識」、「落實轉型正義」、「提升國家競爭力」、「均衡城鄉差距」、「厚植產業基礎」以及「活化人力資源」等目標。

陳總統說,「戒嚴」三十八年,「解嚴」才二十年,政黨輪替也才七年,台灣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民主國家,除了要面對「國家與族群認同的分歧」、「政黨政治的惡鬥」、「轉型正義的難題」與「憲政體制的選擇」等,所有新興民主國家所共同遭遇的困境外,台灣還必須面對來自對岸中國永不止歇的軍事威脅與外交打壓,對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和政府而言,都是全新的考驗與挑戰。

他說,過去的七年,大家不斷摸索學習,時刻檢討反省,就是希望在不可能之中,為台灣創造更多可能的契機。在化解朝野的對立,曾嘗試過「全民政府」及「國家安定聯盟」的籌組,並透過「經發會」與「經續會」的模式,超越黨派的鴻溝,凝聚國家發展的共識。

兩岸關係方面,台灣曾伸出無數和平的橄欖枝,一再重申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不變,甚至提出「統合論」、「九二香港會談」所獲的結論等善意,換來的卻是飛彈的部署、「反分裂國家法」、「聯共制台」及外交上無情的打壓與封殺。

針對兩岸經貿往來,由過去的「戒急用忍」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再調整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對於「轉型正義」的追求,過去侷限於對受難者及家屬的撫慰與補償,從未對施暴者與加害者進行責任的追究,但事實證明唯有還原歷史的真相、釐清責任的歸屬,才可能實現真正的和解與寬恕。

面對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政府投注了極大的心力,用於「拚經濟、大改革」,但也深刻的體認,成長必須是全民共享的成長,經濟繁榮與公平正義之間必須取得一個新的平衡點。

陳總統說,七年來一再積極嘗試、不斷釋出善意,努力獲得了許多的成果,但很多地方也還有改善與精進的空間。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試煉與考驗,也不斷的強化大家對「堅持台灣主體意識」與「落實社會公平正義」兩大核心價值的堅定信念,確定這才是正確的台灣路線。

他說,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嚴冬與酷寒的大地,不可能在一夕之間回暖與甦醒,有太多的傷口與裂痕必須要弭平,也有更多的矛盾與鴻溝必須要超越。昔日的壓迫者與施暴者,至今沒有受到任何責任的追究與處罰,今天更以競爭者與挑戰者的身分,不斷企圖奪回失去的政權,重拾昔日的榮光,這就是台灣目前的政治現實。

他說,大家好不容易有了做自己主人的權力,但也還在努力學習要如何做自己的主人;台灣已經有了真正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但台灣人民也還在摸索什麼是團結內部與伸張公義的分野。

陳總統表示,為了延續台灣主體政權能夠在這塊土地上深耕茁壯,於未來的一年,他將竭盡所能積極完成以下的工作目標。

深化民主的內涵方面:完成「公民投票法」的修正,協助整合出一份台灣新憲的草案並交付立法院審議。強化台灣主體意識:持續推動指標性企業的「正名」,以台灣名義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包括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UN)。

此外,在落實轉型正義方面:完成追討不當黨產的公民投票,持續針對「戒嚴」期間重大政治案件檔案的解密、真相的釐清與責任的追究。提升國家競爭力:完成台中縣市合併升格、推動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組織再造與稅制的改革,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租稅環境。

均衡城鄉差距方面:檢討放寬農地使用限制、完成「農村改建條例」的立法,增加對農村地區基礎建設的投資及扶助中小型農村企業的發展。厚植產業基礎:積極規劃將精密機械、電子通訊及生物科技等發展成為台灣第三、第四及第五個兆元產業,持續推動「投資優先、台灣優先、投資台灣優先」的「三大優先」產業政策。

活化人力資源:由政府提供補助鼓勵一百五十家知名企業,每家提供一百名大學畢業生,為期半年的職場體驗實習機會,暢通青年朋友就業媒和的管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