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棗和百藥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陳皮、生薑、甘草、大棗乃普羅大眾所認識和常用的中藥,而宜果、宜藥,老少咸宜者,當首推大棗。

  大棗是鼠李科棗屬植物,棗類一族是個「小家庭」,中國有13種,到處都有栽培,以北部產者著名。中藥酸棗仁同屬於棗屬。此外,以棗的果實經糖漬而成的蜜棗更是百姓家中煲湯必不可少的湯料。
  
鮮食有益

  無論鮮棗與乾棗,四時皆宜生食。鮮棗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多種物質。鮮吃可治療維生素C缺乏症,所含的鈣、鉀、硒于老年人和兒童均有裨益,而鋅更是兒童生長發育所需。

和百藥

  大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歷代醫家用以治中氣虛證。張仲景于《金匱要略》中以大棗百枚為膏製成薯蕷丸,治療「虛勞諸不足, 風氣百痰」。方中藥味21種,獨以大棗量多為首。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載有棗肉平胃散治療脾胃不和,不思飲食,腹滿脅脹,口苦無味,短氣嘔穢等症。方中「陳皮、厚樸各三斤二兩,甘草、生薑、紅棗各二斤……等」,方中以大棗甘溫之性,扶正治本。後世醫家張錫純用大棗與白術、乾薑、雞內金合用,製成益脾餅,治療脾胃寒濕,食少溏泄之症,也是取大棗益脾胃,補中氣之功。

  以大棗配伍甘草、小麥(甘麥大棗湯)可以治療婦人髒躁症(抑鬱症),方中大棗與甘草有甘潤補中緩急的作用,小麥則養心安神。大棗與熟地、當歸、阿膠同用,可治血虛證。

  以大棗配伍甘遂、大戟、芫花等的十棗湯乃張仲景所創製,用於攻逐水飲。方中的甘遂、大戟、芫花是攻逐水飲的有毒藥品,性質峻烈,易傷正氣,大棗與之合用,有祛邪不傷正,保護胃氣之功。有些方劑也用大棗緩和峻烈的藥性,減少副作用,是謂大棗「和百藥」。

養生有方

  大棗無毒,作為日常養生食品,當是無妨。例如以黑木耳5克,大棗5枚,粳米100克煮粥,大火煮沸,小火燉至木耳稀爛,粳米成粥,加入適量冰糖食用,有助於治療肺陰虛勞咳嗽、咯血、氣喘等。又如以大棗15枚,薏苡仁20克,加水適量煮熟食用,有助於調理小兒脾氣虛弱。而以大棗果肉製成的棗糕,與山楂糕同為著名的地方小食品。

  多食大棗,有壅氣助溫之弊,故適量而止。凡腹脹、小兒營養不良,齒痛及患痰熱咳嗽者均忌用。

文章來源:家庭醫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