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省人來台 不同聚落空間有不同生命故事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5日報導】榮光眷影社區紀錄片系列四(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五日電)外省台灣人有人困居台北空軍單身宿舍「一人三坪六十年」,有人輾轉遷徙到南方澳山海交界處,融入「山海經」的歷史中,有人在眷村改建的國宅「延續」著眷村同質的生活樣貌,這些是外省台灣人協會第一期「榮光一班」的導演們透過攝影機,轉出不同歷史聚落空間的生命紋理故事。

2008榮光眷影紀錄片影展這幾部聚落故事類型紀錄片,導演都是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的王美珍記錄「芳蘭山莊」三位老榮民的故事,因為戰爭離開原鄉與親人,在台灣又因經濟條件差無法結婚,每人三坪大的空軍單身宿舍是他們生活六十年的家,在台灣沒有親人子女,有人早寫妥遺書掛牆上,以備殯儀館未來辦理後事,紀錄片凸顯老人需要親人陪伴,老榮民的單身是被迫從軍導致而不是自由的選擇。

台灣大學畢業的蕭立竣拿著攝影機,來到南方澳北邊山海交界處的岳明新村,這裡原安置大陳人三百戶一千多人,政府還給漁船,但補不到魚,都搬了出去,卻又住進來一批弱勢的族群,有客家、有閩南,還有常喝酒的噶瑪蘭族原住民與大陳太太,老榮民老郭常聽不懂鄰居婆婆的大陳話,又與原來不知其丈夫生病住院的阿姑交往生情,導演想表達的就是族群融合。

眷村長大的台北藝大畢業生李剛齡想讓記憶中最溫暖的畫面用影像留存,她說眷村文化極度稀有特殊,值得被保存,原來想拍新國宅中舊眷村情感的延續,結果發現長輩們有延續眷村快樂的秘密,巾幗阿姨常去高雄各地眷村拍照並建一網站,為大家留下眷村珍貴記憶,爸爸也透過倒垃圾找到延續眷村時和鄰居聊天的景象。

不過,眷村的改建在許多人依依不捨及想保留的呼聲中,紀錄片觀眾給了距離、理性的看法,過去記憶被迫打散,回不到現在的是年輕的你,爺爺奶奶們歷經戰亂流離,大陸多少家產都沒了,豐富的生命深度廣度使他們能夠豁達過當下,這已成台灣的一種精神。

影展觀眾表示,瞭解外省台灣人族群告別眷村的方式,但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大家還要學習很多告別,包括古亭市場、樂生療養院、誠品敦南店改裝等;對於老榮民,則肯定是打仗護台灣最重要的一群人,也顯示外省族群文化除了權貴有錢人,還有社會底層的弱勢外省人,例如每人三坪過六十年的單身老榮民沒有後代兒女,學術媒體對他們論述不夠,政府應更照顧他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