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省人来台 不同聚落空间有不同生命故事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5日报导】荣光眷影社区纪录片系列四(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五日电)外省台湾人有人困居台北空军单身宿舍“一人三坪六十年”,有人辗转迁徙到南方澳山海交界处,融入“山海经”的历史中,有人在眷村改建的国宅“延续”着眷村同质的生活样貌,这些是外省台湾人协会第一期“荣光一班”的导演们透过摄影机,转出不同历史聚落空间的生命纹理故事。

2008荣光眷影纪录片影展这几部聚落故事类型纪录片,导演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政大新闻研究所毕业的王美珍记录“芳兰山庄”三位老荣民的故事,因为战争离开原乡与亲人,在台湾又因经济条件差无法结婚,每人三坪大的空军单身宿舍是他们生活六十年的家,在台湾没有亲人子女,有人早写妥遗书挂墙上,以备殡仪馆未来办理后事,纪录片凸显老人需要亲人陪伴,老荣民的单身是被迫从军导致而不是自由的选择。

台湾大学毕业的萧立竣拿着摄影机,来到南方澳北边山海交界处的岳明新村,这里原安置大陈人三百户一千多人,政府还给渔船,但补不到鱼,都搬了出去,却又住进来一批弱势的族群,有客家、有闽南,还有常喝酒的噶玛兰族原住民与大陈太太,老荣民老郭常听不懂邻居婆婆的大陈话,又与原来不知其丈夫生病住院的阿姑交往生情,导演想表达的就是族群融合。

眷村长大的台北艺大毕业生李刚龄想让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用影像留存,她说眷村文化极度稀有特殊,值得被保存,原来想拍新国宅中旧眷村情感的延续,结果发现长辈们有延续眷村快乐的秘密,巾帼阿姨常去高雄各地眷村拍照并建一网站,为大家留下眷村珍贵记忆,爸爸也透过倒垃圾找到延续眷村时和邻居聊天的景象。

不过,眷村的改建在许多人依依不舍及想保留的呼声中,纪录片观众给了距离、理性的看法,过去记忆被迫打散,回不到现在的是年轻的你,爷爷奶奶们历经战乱流离,大陆多少家产都没了,丰富的生命深度广度使他们能够豁达过当下,这已成台湾的一种精神。

影展观众表示,了解外省台湾人族群告别眷村的方式,但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大家还要学习很多告别,包括古亭市场、乐生疗养院、诚品敦南店改装等;对于老荣民,则肯定是打仗护台湾最重要的一群人,也显示外省族群文化除了权贵有钱人,还有社会底层的弱势外省人,例如每人三坪过六十年的单身老荣民没有后代儿女,学术媒体对他们论述不够,政府应更照顾他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