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七股潟湖膠筏觀光 漁民轉型契機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23日電)生態旅遊風氣漸漸風行後,台南縣七股潟湖以特殊的地理環境及豐富的濕地生態吸引不少遊客,隨著遊客而盛行的膠筏觀光等新興產業,也為在地漁民提供了轉型發展的契機。

七股潟湖面積約1600公頃,由青山港汕、網子寮汕、頂頭額汕等外海沙洲阻隔在台灣海峽與台灣本島間,形成特殊的潟湖地形,長久以來除了是地方漁民賴以為生的天然漁場外,牡蠣、虱目魚、烏魚等養殖業也很興盛,漁民親密地稱呼這處豐饒之地為「內海仔」。

台灣社會進入工商時代後,漁業成為相對弱勢的產業,漁村青年人口外流嚴重;但在生態旅遊風氣當道後,豐富又獨特的濕地生態,使得七股潟湖區再度獲得關愛的眼光。

根據專家統計,約有125種魚類、73種貝類、30種蟹類在七股潟湖區棲息,另有紅樹林及野生木麻黃等濱海植物林形成的濕地生態區,口耳相傳後吸引不少遊客到訪,也有漁民開始思考改變傳統生活型態的可能性,膠筏觀光、休閒漁村民宿等產業漸漸出現,提升了傳統漁業的附加價值。

七股潟湖區的六孔、南灣、龍山、海寮等四個主要碼頭,目前都有膠筏觀光業者經營,平時以團體遊客為主,需向船家預約出海,假日時散客較多,人數湊足就會開船,載著遊客穿梭在潟湖的蚵架、定置魚網間悠遊,再到沙洲上觀賞濕地生態。

每艘膠筏上都會有漁民為遊客進行導覽,解說一路上看到的風土民情,船家有時還會撈起定置漁網,讓遊客看看潟湖內的生物,並詳述牠們的習性,除了魚蝦蟹貝之外,還有海兔、水母、陽遂足等都市人較少見的物種,運氣好的還能看到海龍、海馬。

有些業者會準備工具及食材,讓遊客們享受現烤牡蠣、文蛤等新鮮海產,重點倒不是吃,而是能看到剛從海裏撈起的帶殼牡蠣上碳烤架,對很多人來說是新鮮事;有的船家還會讓遊客自己體驗收成牡蠣的樂趣。

若是選在傍晚時間出海的遊客,可以在潟湖上看到夕陽從沙洲及海平面交界處緩緩落下的美景,再配上幾隻飛過天際的海鳥或停在蚵架上的鸕鶿,往往只能用想像的畫面就在此時映入眼簾。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漁民們原本依靠潟湖的生產力維持生計,在生態觀光風氣興起後,又找到幸福的另一個寶庫,政府在此推行的生態保育計畫也獲得大部分漁民鼎力相助,他們的角色也從依賴者轉變成了潟湖的守護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