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辜汪會談十五年 協議簽訂有文章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台北二十七日電)今天是辜汪新加坡會談十五週年紀念,回憶當年四項協議的簽署過程,當年的海基會秘書長邱進益說,為表公平,四項聲明兩份繁體、兩份簡體,簽字時也是辜、汪各站右邊高位兩次,就是希望能避免外界不必要的聯想。

十五年前的四月二十七日,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中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正式碰面,寫下兩岸自一九四九年來第一次半官方接觸的歷史紀錄。這段過程也收錄在紀錄片「勁寒梅香–辜振甫的一生」中。

前總統李登輝回憶,當初在選定辜汪會談的場所時,並非只有新加坡一地,泰國、馬來西亞、東京、夏威夷等地都曾列入考量。但鑑於新加坡不會距離太遠、方便,加上當時的新加坡總統李光耀十分積極,希望成為兩岸的協調人,並承諾給予兩岸兩會平等對待,最後選定新加坡。

當時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的邱進益,在紀錄片中回憶當時兩會的接觸時表示,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在李登輝的指示下,他以國民黨黨員身份參加美國共和黨大會,再從舊金山轉往新加坡,與李光耀協商辜汪會談的具體安排。雙方會晤約一個小時後,邱進益打電話向當時的總統府秘書室主任蘇志誠回報,李登輝同意後,敲定新加坡。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辜振甫與汪道涵正式在新加坡碰面,這歷史的一刻,當時以海基會第三任秘書長身份與會的邱進益回憶,雙方握手「一次不夠,兩次;兩次不夠,三次;三次不夠,四次。雙方足足握了四次手」,讓媒體得以捕捉這歷史的一刻。

四月二十九日,辜汪達成四項協議,怎麼簽署協議文件,成為邱進益傷腦筋的地方。最後雙方同意四份文件,兩份繁體字、兩份簡體字。繁體字部分,辜振甫站右邊高位先簽、汪道涵再簽;簡體字部分則改由汪道涵站右邊先簽,再交辜振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