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培養後天特質 讓你更受歡迎(上)

人氣: 28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安柏編譯報導)人們總是特別喜愛麻雀變鳳凰或是一夕致富這類的故事,這是許多勵志書籍和羅曼史小說中最常見的橋段,更是同學會中最被津津樂道的焦點。一直以來心理學家深信著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管你生性害羞或外向,大而化之或自尋煩惱,人的個性似乎在年少時即已定形。然而心理學家近來的研究發現,人的個性並非一成不變,某些受人喜愛的特質,如忠誠、仁慈、活力、正直是可以培養的。只要多一點點試驗精神,固執冰冷的人也可以變成熱情無比的人。

密西根心理學教授克理斯托福.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說,研究證據指出人格特質的確是可以改變的,但轉變的過程並不容易,也不是一蹴可幾的。就像胖瘦是天生的,但透過後天的飲食控制可以改變體重的道理是一樣的。

彼得森說自己天生就是個內向的人,但在課堂上沉默寡言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學著開玩笑來娛樂他的學生,學著讓自己外向一點。「我仍是個內向的人,因為在大眾面前我仍會焦慮,但因為我的努力,我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外向的。自然而然地我成為了一個行為外向的人。」透過不斷地自己要求,久而久之,這些刻意發展的人格就內化成了自己的後天特質(Second Nature)。

彼得森教授的個性是否真的改變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他表現得像個外向的人,人們也認為他是個外向的人。一開始要轉變自己可能令人感覺彆扭和奇怪,但隨著新的行為帶來新的經驗和回饋,久而久之,自我人格特質的轉變就被強化了。

一些受歡迎的特質,如樂觀、熱情、勇敢等,是最容易經由後天的努力塑造成功的,但是每個特質需要不同的技巧。想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的熱情和樂趣,你必須勇於嘗試,帶著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悲傷、焦慮和恐懼;想變得樂觀,坐而想不如起而行;勇敢與你有多害怕沒有關係,做正確的事情且對你的目標有所堅持才是重點。心理學家說,開發這些特質會讓你走向人生幸福的康莊大道。

值得開發之後天特質一:樂觀

樂觀者給人的感覺總是吃苦少且復原快,他們健康又受人歡迎,婚姻狀態好且樂趣多,這往往令不樂觀的人更加沮喪。但心理學家說,樂觀遠比其它的心理特質更容易學得。想要樂觀,去練習就對了。

大衛.費傑邦(David Fajgenbaum)十九歲剛上喬治城大學時,在母親被診斷出罹患腦癌後生活突遭巨變。本應過著多彩多姿大學生涯的他,每個週末都待在家中陪伴母親,他開始感到孤單、無助,以及待在學校內會有罪惡感。

這個情況讓他想到了校園中還有許多與他一樣徬徨卻求助無門的失親學生,於是他成立了失怙學生聯盟,吸引許多學生加入,更開始籌集基金,幫助失親的高中生。目前此組織已有二十多個分會,還贏得國家青年服務獎章「金褒獎」的榮耀。在大衛的母親過世後,即使承受著喪親之痛,他仍然堅持繼續為該會付出。樂觀的人傾向於採取行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如果大衛是個悲觀的人,他可能認為一切都不可能;但相反地,他勇於面對並想辦法創造他所要的。

肯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 )心理學副教授蘇珊娜.塞格史壯(Suzanne Segerstrom)表示,樂觀的外表可以培養,但養成樂觀的行為更重要,面對自己的目標堅持地去執行。樂觀並不是無止盡的歡樂,也不是一直在正面思考,關鍵是要「去做」。她提供了以下兩個方法:

1. 每天提筆記錄三件正面的事。這幫助自己相信事情總有個好結果,讓自己更有行動力。
2. 寫日記。想像你渴望的未來,描述如何從現在的狀態去發展,藉此弄清楚該如何做來達成目標,增強自己的信心。千萬別寫些灰暗的思想或恐懼。

為自己打氣之後,你會更容易從一些小行動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建立熱忱,更有勇氣面對挫折。大衛目前打算在完成牛津大學的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後,繼續上賓州大學醫院攻讀腫瘤學,他認為這將讓他有機會去治癒癌症。大衛認為這是他人生中必做的大事,而這一切全是因為他有顆極度樂觀的心才能辦到的。

值得開發之後天特質二:熱情

生活中你總會看到有許多人全心全意地為某件事付出,對該事充滿了熱情。世界自由潛水冠軍坦雅.史崔特(Tanya Streeter)的熱情就引領她潛入525英尺的深海之中!

坦雅曾創下九項世界紀錄,一般人只能閉氣一分鐘,她卻可以閉氣六分鐘。這項運動需要強力的耐力與非凡的意志力,正是這一點吸引了坦雅。當然,有時她也會感到害怕。誰不會呢?但她學著用她專業的判斷來排解恐懼。她說:「在自由潛水競賽這個領域中,我有我的極限,但是人總是能超越極限。我第一次潛水只潛了100英尺,當時我認為再也不可能潛得更深了。」

2003年,她打破了所有紀錄,再無所可挑戰後,她投入了另一項同樣充滿挑戰性的工作:主持電視節目。她一直熱愛海洋,現在她有機會運用她的名氣與專業,來向人們介紹大海迷人的魅力與推廣生態保護。

第一次拍攝時,她感到不自在極了。她說:「我的表現簡直是遭透了!」錄影結束後,她穿上蛙鞋,游到一處珊瑚礁痛哭了一場。但她的表現越來越好,她也越來越樂在其中。有時候最讓你恐懼的事情往往帶來最大的成就感。「在鏡頭前實在很難放鬆與冷靜,所以這是一項無止盡的挑戰,卻也帶來無止盡的樂趣。」她說道。

坦雅著實是個幹勁十足的人,有著百折不撓的毅力。追求你認為值得的事,可以讓人瞬間點燃對生命的熱忱。而讓熱情不滅是需要訓練與能力的。北卡羅萊納大學心理系教授保羅.西維亞(Paul Silvia)表示,不論你是個歌劇迷或是跆拳道黑帶,對任何事物的熱情都必須以開闊的心胸去培養相關的技能與知識。在熟能生巧與忘我中,這樣的熱情能生出源源不絕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對於追求這種熱情與成就感的人,心理學家提供了幾個小秘訣:
1.著手認真去學習一項技藝。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熱情和興趣來自練習與專精。熱情並不會憑空而來,在逐漸精熟的過程中,熱情會慢慢建立。
2.學習與挫折共存。新手要有學著隨時接受挫折的準備,有時感覺自己像白痴一樣,但沒關係,要試著一笑置之。坦雅說,有時最害怕的事,往往可能成為讓人最有成就感的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