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該追求經濟成長 忽略通膨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馬政府將在6月將油價一次漲足,並推出一一四四億元的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學者指出,政府應該要以「對抗通膨」為首要任務,擴大公共建設只是在盲目追求「經濟數據」之成長,而且,還將助長國內物價上揚,使得通膨壓力劇增。

馬拚經濟 助長物價竄升

馬政府拚經濟,卻正面臨兩難抉擇與挑戰!一方面,要兌現選舉支票,拉高經濟成長率,因此,劉內閣祭出擴大公共建設方案,要來刺激景氣;但另一方面,油電雙漲勢必將造成國內更龐大的通膨壓力,若增加公共建設支出,將助長物價繼續竄升。

兩難抉擇 根本是不存在

但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認為,所謂馬政府的兩難抉擇與挑戰,根本就是不存在。他表示,以目前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所得水準,今年若GDP(國內生產毛額 )成長率在四到五%之間,是很正常的情況,何必要在這個時候,推動擴大公共建設方案,來刺激提振景氣呢?

「問題是出在,目標設定錯誤,馬總統亂開競選政見支票!」陳博志說,去年GDP成長率為五.七%,卻被國民黨罵得體無完膚,說經濟有多差、多糟糕;藍營已經把台灣經濟問題給「泛政治化」,結果,只好吹牛亂開競選支票,GDP成長率要拉高到六%。

火上加油 通膨壓力擴大

陳博志指出,若台灣的GDP成長率已經降到三%左右,要提振景氣、擴大內需,這或許還說得過去,現在顯然不是這樣。他認為,當前國內經濟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抑制通膨,而不是火上加油、讓通膨壓力擴大。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則指出,「大家不應該再盲目追求經濟成長率數字,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經濟數字 沒有任何意義

林向愷說,GDP成長率的多寡,並不代表民眾經濟生活品質增加,因為經濟成長的果實,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平均分享;就以扁政府過去八年執政,經濟成長率是四.一%,台灣總體經濟雖然維持正成長,但國人實質薪資所得幾乎是停滯不前。

對於經濟成長率數字與民眾實際感受出現落差,林向愷指出,原因出在財富所得分配不均,也顯示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已經出現結構性問題;他強調,新政府當務之急,應該是如何有效控制國內物價問題,減輕民眾生活負擔,而不是雪上加霜、增加民眾生活負擔。

林向愷提醒新政府,「倘若民眾沒有感覺經濟生活變好,貧富差距沒改變,就算經濟成長率的數字再高,也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擴大內需 吃掉經濟成長

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副研究員蔡吉源說,正當國人都苦惱物價上揚之際,新政府這時還增加公共建設經費,這將推升擴大需求,連帶使得通膨效果劇增,更會把經濟成長率給吃掉。

陳博志指出,在全球經濟走緩之際,各研究預測機構多認為,台灣這兩年GDP成長率要達到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強調,「馬政府支票開錯,就認錯、道歉即可,現在卻要用更多錯誤來掩蓋;為何要讓台灣人民來承受這樣的災難與風險呢?」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