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癌病防治 白血病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2日訊】血液的成份及功能

  血液是由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及血漿等幾種成份所組成的,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是在骨髓中製造出來,然後進入血液中。紅血球可以攜帶氧氣供人體組織呼吸之用,而白血球可以抵抗細菌及其他疾病的侵襲,是人體中最堅強的防衛系統。血小板可以在受傷出血時,促進血液凝固,減少失血的可能性。血漿則含有許多抗體,可以抵抗疾病。

白血病簡介

  白血病一般又叫血癌,是血液或骨髓內不正常的白血球過度增生,一般分成急性與慢性兩型,而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又可分骨髓性或淋巴性。小孩子的白血病多屬急性淋巴性的較多,而成人則大都是急性骨髓性或慢性白血病。(東方人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較多,而西方人則以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較常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多發生在30~40歲之青壯年,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為 60~70歲以上的老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佔小孩子癌症的37%,每年在台灣約有三百名小孩因罹患此症而死亡。由於白血球不正常的增生,會減少或抑制血液內其他正常成份的生成,結果會有貧血,對病菌抵抗力減弱及出血等現象發生,而造成死亡。

  引起白血病的原因,有人報告過可能與放射線照射、化學物如苯或某些化學治療藥物等有關,但確定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急性白血病的症狀及診斷方法

  白血病的症狀多為持續、頭暈、高燒不退,臉色蒼白、容易疲倦等現象。此外,可在皮膚上發現一些紫斑及牙齦容易出血。急性白血病症狀通常出現的很快,淋巴結、脾臟及肝均因充滿白血球細胞而腫大、血小板減少、淋巴腺腫大,最常見的症狀是臉色蒼白,容易流血及皮下青紫,並且很容易感冒或受細菌感染。

  急性白血病的診斷需做骨髓抽取及穿刺檢查,並在顯微鏡下檢查血液及骨髓白血球的變化情形,如果發現骨髓中有白血病特徵的白血球出現,且其在所有骨髓細胞中所佔比例大於30%,則可以立刻確定診斷。

急性白血病的治療

  急性白血病的治療目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利用化學藥物治療及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細菌的感染,已可使患者生命大大的延長,目前至少已經知道有數種藥物可以治療急性白血病,病人用藥物治療後,病況會逐漸改善或回復正常,但是絕大多數患者日後均會復發,故治療之法惟靠骨髓移植,在治療過程中也會有出血、細菌感染等問題發生。此時要輸入血小板、紅血球以防止出血、貧血,使用抗生素來控制細菌感染。

慢性白血病症狀及診斷

  慢性白血病最初一段時間往往沒有症狀出現,病人並沒有感覺不舒服,很多時候多是在一般性身體檢查時發現的,即使發現了有時也經過好多年,病狀才會發作,病人會感到疲倦、腹脹,容易出血及皮下青紫,容易感冒及發燒等等,與急性白血病相似。慢性白血病患者往往可以發現脾臟及淋巴腫大。抽取骨髓檢查時,可發現白血球數目大量增加,通常比正常人的白血球數目多上數倍至數十倍,慢性白血病的細胞通常比急性白血球成熟,藉此可以區分兩者。

慢性白血病的治療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可用口服化學藥物或皮下注射干擾素,然而病患於數年均會轉變為急性白血病,進而死亡,故目前唯一治癒之法仍有賴骨髓移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由於多發生於老年人,其治療以觀察或口服化學藥物為主,患者一般於疾病發現後仍可存活5至10年。

結論
  有人以為得到急性或慢性白血病便是患了絕症,而拒絕治療,這是錯誤的觀念。現在科技進步,白血症已非絕症。只要有信賴醫師的治療和完整的配合,再加上病人的信心,情形是相當樂觀的,病人和家屬,絕對不要輕易放棄。文/陶聲洋防癌基金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