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提升學術競爭力 王惠鈞:應改善薪資結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逸華、羅廣仁台北二日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今天在中研院士會議發表「學術競爭力」報告;他指出,想要提升中研院乃至全國的學術競爭力,應改善薪資結構,提高優秀研究人員的薪資水準,才能延攬及留住人才。

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進行專題議案報告與討論,副院長王惠鈞在中研院的學術競爭力報告中,檢視目前中研院的國際學術競爭力,他指出影響學術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有薪資結構、研究經費、研究環境基礎設施、研究人力與人才延攬,以及國際化程度。

王惠鈞強調,在薪資結構方面,目前中研院和國內研究型大學人員的薪資基本上比照公務員,比起西方和亞洲其他國家,薪資高低差距過小,而且平均薪資過低,不利於延攬國際優秀研究人才。

他建議鬆綁酬薪制度,提高薪資水準,拉大高低差距,而且薪資應與研究績效成正比,而非以資歷為主要考量,才能提升競爭力。

除了薪資結構的問題,王惠鈞也指出,目前中研院的助理研究員年齡偏高,年輕的中生代非常少,可能導致缺乏具前瞻性和冒險性的研究工作。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呼應此看法,他說,年輕學者成長緩慢,使得學術環境失去創意和衝勁,如要提升台灣學術成長,應有更多自由和彈性空間,使新構想能夠被推動。

王惠鈞也關注人才出路的問題。他指出,目前台灣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的出路多半是擔任教職或至研究機構工作,進入產業界的不到一成,顯示中研院所培養的人才與台灣產業需求可能有落差。

有院士質疑,目前許多國際學生到中研院進行學術研究,但礙於中研院是研究機構而非教育機構,無法授予學位,致使人才的延攬遭遇困難,針對此一問題,王惠鈞指出,中研院已經做過很多努力。不過,王惠鈞也指出,中研院這些年來與台灣很多大學合作,引進學生到中研院作論文研究,未來將考慮中研院和學校雙方都付薪,在薪資彈性上作突破,以留住研究人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