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企業認養稻田 開創台灣米產銷新模式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三日電)稻農並非只將稻米賣給農會才能賺錢,腦筋轉個彎,加上一點現代科技,串連網路銷售平台和稻米,再把企業拉進「在地」、「認同土地」、「品牌形象」的價值鏈中,台灣首創稻米銷售的新模式,稻農每期每公頃增加 2萬元收益,企業賺進裡子與面子,網路平台也創造流量,大家都贏。

台灣文化中有很深的一塊蘊含著稻米和土地的關係,稻田不但象徵著富裕和溫飽,也涵養水源、保護環境,農村還是城市失業人口的庇護所,稻田深深地維繫著人、土地、環境和永續傳承的脈絡。

但是稻米近年來價格不高,於是很多地區的稻米改打品牌戰,自稱所種的稻米是有機、無毒…等,希望能提高稻農的收益,但成功的不多,畢竟台灣地小人稠,稻田旁可能是民生或工廠排放污水,上游噴灑農藥,引用的水源硬說是「有機」也很難讓人信服。

而國人更不知道,在賣場、超市所買的包裝米,八成以上都摻雜了進口米,想吃純台灣生產的稻米變得很難,消費者在考量荷包負擔下,也只能吃「國際牌」的米,但真正台灣米的滋味品質一等一,晶瑩剔透、彈牙爽口。

只是稻農們苦無好管道順利銷售純台灣米,所幸去年底一群稻農自組「台灣稻農公司」,自賣自產純台灣好米,消息傳出去後,引起網路購物平台業者 PayEasy康迅數位整合公司的注意,總經理林坤正想,為何不能在網路上賣純台灣米,同時又利用商界人脈關係,挹注企業最需要,也最在意的「在地」、「認同土地」、「品牌形象」的價值觀。

將這些元素串連起後只要各司其職便成,台灣稻農公司董事翁良材說,稻農僅需負責專心生產、管理稻田和稻米品質,確保無重金屬污染,收割前還要檢驗農業殘毒,碾製後檢驗白米鮮度,確保所有產品都是健康無虞、無毒、無重金屬。

林坤正分析,對於企業來說,認養一期 (半年)、面積0.5公頃,可收成1750公斤白米,分裝成486個提箱,費用才18萬元,還可以列為企業支出,認養企業還可以在認養的稻田插上標示牌、包裝上打印企業的LOGO,適合企業贈禮、捐贈慈善機構或作為內部員工福利,企業老闆送禮的時候還能說出一大套稻米的故事,「面子」、「裡子」、「宣傳」的效果面面俱到。

對購物平台業者來說,利用無遠弗屆的網路力量,包裝台灣純米,注入「一粒米一故事」、「文化背景」的因子,改頭換面之後,稻米就活起來了,網路的流量也增加了。

而且有了早先利用網路做公益活動的成功經驗,幫忙銷售中寮的蜂蜜、柳丁、南投的紅茶、贊助南投國姓鄉的空手道小朋友,這次再換上台灣人每天不可少的稻米,結合各方需求和利益,順利一拍即合,促成了銷售和認養台灣稻米的新產銷模式。

對於政府機關來說,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武雄非常肯定他的農業政策「小地主、大佃農」在這個新的產銷模式中逐步成形。

陳武雄說,很多年輕的稻農並沒有大片土地,但可以承租無法再耕種的老農夫的田,逐步形成大面積耕作,規模經濟才會浮現,而且還可以鼓勵青年回鄉,或是擴大壯年稻農現有的耕作面積,在市場上發揮供需角色,並利用網路科技協助穩定解決農產品量價問題,確實值得農業界參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