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戴耳機聽音樂 聽力受損難回復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鍾伶編譯)澳洲一個「聽見澳洲」的組織提出警告:時下青年熱衷到酒吧、夜店等娛樂場所,或經常戴耳機聽音樂的青年,都應留意個人的聽力問題。

據路透社報導,這篇名為「澳洲聽得見嗎」的調查報告指出,每三個澳洲人中就可能有兩個有聽力受損的煩惱;18歲至34歲的年輕人中約70%抱怨不時有耳鳴情況。深入調查發現76%的青年喜歡戴耳機聽音樂,而且不自覺的將音量調高以至不知不覺中損壞了聽力。

「聽見澳洲」組織的哈維‧迪倫教授表示,身處在熱鬧或音量大的環境中就會造成聽力受損,聽力一旦受損那就是永久性傷害。若你戴耳機時,發現別人需要提高嗓門或大聲吼叫才能夠讓你聽明白他說什麼,那意味著你的音樂太大聲,足以危害你的聽力。

我們日常身處的環境音如電視、收音機、家庭用具、交通工具等一般都在安全範圍內,對聽力不致造成危害。但是當我們暴露於過強音量或長時間處於持續過大音量環境中時,就會傷害內耳的敏感結構,產生因為噪音導致的聽力損傷(NIHL)。內耳的敏感結構指的是耳蝸內的絨毛細胞,他們負責將聲音的振波從液態能轉換為電能,讓聽神經將電能傳送至大腦以產生聽覺。絨毛細胞一旦損壞就難再生。

聲音的衡量單位是分貝。冰箱運轉時的哄哄聲約有40分貝;正常的說話音量是60分貝;市街的交通工具發出音量約達85分貝;那些因為噪音可能導致聽損(NIHL)的摩托車聲、爆竹聲、小型手槍等發出的音量約120至150分貝。若長時間或一再的置身高於85分貝環境音中就會造成聽損。一般來說環境音在75分貝以下不至於造成聽力損害,但請記住維護聽力的鐵律是儘量避免「太強」、「太接近」、「維時過久」的噪音。

噪音所致聽損(NIHL)傷害的不只是絨毛細胞,還有聽覺神經。太過刺激的聲音能立即使我們永遠的喪失了聽力,更糟的是伴隨而來的耳鳴現象,有時是較弱的鈴聲、嗡嗡聲、或甚至轟隆聲,有時出現在耳內,有時出現在腦中,時而消失時而又起,某些人是單耳的耳鳴,某些人是雙耳都有。

自一九八○年代可隨身的音樂播放器問世以來,科學家就提出警告,聆聽高分貝的音樂可能會損害聽力。聽力專家建議,民眾在聽iPod或其他MP3播放器時,一天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音量最好低於最大音量的60%。


身處在熱鬧或音量大的環境中就會造成聽力受損,聽力一旦受損那就是永久性傷害。(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