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第一座.明年3月動工/海底地震測站 10秒內速報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中央氣象局醞釀三年、斥資四億元打造的首座海底地震測站,規劃明年3月動工,最快二○一一年啟用,未來可讓地震測報時間提前到十秒鐘,海嘯預警時間提前十分鐘。中央氣象局局長辛在勤表示,這不只讓台灣地震網延伸到外海,擴大監測範圍,再結合地震速報,可爭取反應時間,降低災損。

辛在勤指出,台灣首座海底地震測站設在宜蘭頭城外海東南方四十五公里,並在該處海底兩千公尺到三千公尺深,架置地震儀及海嘯儀。「九二一大地震時,氣象局在一○二秒後才取得地震資料,十年後的現在,地震測報時間已縮短至三十秒,待海底地震測站啟用後,可再提前到十秒內,就可掌握地震震央、規模等資訊。」

*訊息早知 有利救災應變*

「提早到十秒知道地震發生,可以拯救很多人命,也能降低經濟損失。」辛在勤舉例,一旦大地震發生後,訊息立即傳送到金融單位、高鐵、捷運系統,就能及早做停駛等應變;尤其當海嘯要攻上陸地前,政府也可提前十分鐘發布警報、撤離民眾。

全台目前有八百多個地震觀測站,一九九七年後開始建置強震速報系統,已有一○九個地震觀測站有速報系統。

辛在勤說:「台灣地形狹長,目前地震觀測站只設在陸地,但全台每年有一萬五千到一萬八千個有感及無感地震,七成都發生在東部外海,外海卻不在地震網範圍內,雖陸地測站也測得到外海地震,但時間較長,海底地震測站就是要補這塊的不足。」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日本是全球架設最多海底地震測站的國家,共有八條海纜線、二十四個測站;美國與加拿大合作,也在太平洋海中設站,監測全球地震最多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地震活動。

*斥資4億 最快2011年啟用*

郭鎧紋認為,因應全球變遷劇烈,台灣若能爭取多處海底地震測站,不只有助掌握地震資訊、研究海水溫度及海流,也能著力全球環境研究,晉身全球先進地位。

郭鎧紋說,台灣在2004年建置海嘯警報系統,只要發生規模七以上、深度在三十五公里以上的強震,就會發布海嘯警報,而海底地震測站,就像在外海增派衛兵看守,利用地震儀監測地震,再用海嘯儀捕捉海嘯波的波長,輔以地形、深度等資訊,研判近海地震是否引發海嘯,若能多爭取十分鐘,就能提前撤離,爭取反應時間。

辛在勤表示,首座海底地震測站的設置是三年期計畫,原本規劃海纜線要拉長到兩百公里,並在沿線架設至少四站,九十六年提出預算,卻卡在立院,全球只有美加日才擁有佈置電纜工程海洋船的業者,根本沒人肯投標,拖到今年四億元預算下來了,近期才確定由日本NEC得標。

目前進度是NEC正依據地形和材料研擬施工計畫,最快明年3月動工,但第一期計畫只拉到四十五公里外海,氣象局希望能爭取更多經費,別讓防災只做一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