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學者:不簽ECFA 多與歐美國家經貿才是活路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鄭亦宸台灣台北報導)「ECFA面面觀I:總體經濟影響評估」座談會今(11)日於台大舉辦,由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辦,邀請前經建會主委胡勝正、經濟部次長林聖忠、陸委會副主委高長及多位經濟專家學者出席,學者們舉學術研究與數據分析表示,簽ECFA只會使台灣經濟更加衰退,多與中國以外國家經貿才能避免台灣被邊陲化。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政府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所做的ECFA評估報告中,為使經濟部做事後「專業調整」的假設與「實際現象」不符。第一假設是台灣經濟永遠處於「充分就業」狀態,且勞工在不同產業部門之間可以完全無障礙且立即的移動,他指出此假設忽略對農業、製造業和電子業的損失,及勞工失業後工作調整期間的生計影響;第二假設是台灣生產的商品在中國市場只能「完全替代」日韓和東協國家的產品,相對中國在台灣的市場也是如此,他表示關稅並非影響產品競爭力的唯一因素,豈能假設「完全取代」?忽視商品項目異同與低價取代的可能性。


經濟部次長林聖忠說明ECFA內容,與會者前經建會主委胡勝正(中),及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右)。(攝影:鄭亦宸/大紀元)


另外林向愷更舉出實際數據證明,從1982年至2008年隨著製造業與服務業在中國投資越多,薪資所得卻急劇減少;隨著台商投資中國增加,台灣投資率便逐年減少,失業率也節節攀升,他說明這些數據完全印證克魯曼教授所說的「核心-邊陲」理論,市場較大的中國越趨於核心,台灣逐漸邊陲化。所以林向愷指出和中國合作越密切,台灣越被邊陲化,台灣應該盡快與歐盟、美國等先進國家發展經貿,提升技術品質才是最佳上策,他說:「7、80年代台灣成功是因為與先進國家發展經貿。」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智與林向愷皆指出,我國目前對中國的依存度越來越高,「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造成的風險可想而知。陳博智指出,其實中國並非世界上最大市場,它只佔5%;我國對中國依賴度過高,有40%以上的出口率,每年對中投資佔我國GDP2%以上。他更舉出今年全球35%的反傾銷調查,和71%的反補貼調查,都是針對中國,他說:「政府忽略了中國是最多不公平政策的國家,應該先談政策再來談ECFA。」

對ECFA種種缺失,學者們也提出因應之道,陳博智說:「要簽,那要附註條件:等我們與美日等國簽的FTA生效時,與大陸的FTA才同時生效。」胡勝正則支持公投,他說:「可用公投當黑臉(表達民意)。」不然台灣與中共談ECFA是以小恃大。

林聖忠和高長就經濟與雙方定位方面,對在場台大師生說明ECFA,表示ECFA的內容完全公開,絕非暗箱作業,民眾可上官網查詢。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