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學者:救經濟 首重解決失業問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10日電)最近兩家外資券商預測今年台灣經濟可能負成長,引起高度關注。學者認為,觀察台灣經濟不僅應關注外貿衰退,消費面也值得注意,政府理應控制失業,以利有效穩定內需。

里昂證券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恐降至「-11%」,摩根士丹利證券也調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至「-6%」,兩家外資先後預測台灣今年經濟負成長,不但震撼全台,也引起熱烈討論,相關官員也不得不出面回應。

行政院經建會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經建目標仍訂為2.5%,這是政府努力方向,情況應不致像外資預測的這麼悲觀。  

不過,外界對台灣經濟情況疑慮其來有自,主要原因是受到全球不景氣影響,台灣外貿大幅萎縮。

根據財政部統計,元月台灣出口總值為123.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負成長44.1%,進口總值為89.7億美元,負成長56.5%;進出口貿易雙雙呈現下滑態勢,所幸,全月出超34億美元。

經建會分析,國際景氣不佳,台灣出口衰退,但政府推動多項提振經濟措施,例如發放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促進就業、拓銷出口等,希望藉由刺激消費、擴大內需,降低出口衰退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台灣經濟研究院所長楊家彥認為,元月進出口雙雙衰退,雖然出現出超,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口衰退幅度較出口來得大,尤其進口機器設備資本財嚴重負成長,這樣的趨勢恐怕還會延續數個月,反映企業對投資的卻步。

楊家彥指出,外貿受國際市場景氣影響很大,不是台灣單方面可以控制,但內需是台灣自己可以改變的,消費部門將是影響台灣今年經濟表現的重要關鍵。

楊家彥進一步指出,政府若要穩定消費表現,應設法控制失業問題,否則,民眾擔心失業,人心不安,不敢消費,任何刺激消費、提振內需的措施效果都會打折扣。失業問題可分個人因素、企業經營不善、產業結構等原因,政府應對症下藥,有效控制住失業問題,才能穩定消費與內需。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到底會不會出現負成長,目前尚難斷定,提振內需是現階段政府衝刺的方向之一,除了推動擴大公共建設外,刺激消費也是重要關鍵,而提振消費的核心重點無疑必須有效控制失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