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產擔心ECFA 官員:會做到利益大於衝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17日電)針對政府推動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傳統產業代表今天表示,應先救弱勢產業;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黃志鵬說,一定會做到總體利益大於衝擊。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潘孟安上午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邀請政府官員、傳統產業代表及學者出席,討論ECFA對台灣產業生存發展的影響。

台灣製鞋品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進興在會中說,ECFA有明確內容前,不贊成貿然簽署,ECFA可能對出口業有商機,但對大陸進口產品衝擊內需市場產業要怎麼辦?台灣內需市場小,中國大陸產品進來1%就受不了了,要談ECFA應先救弱勢產業,內容務必要包括貿易救濟措施。

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清源表示,經濟部曾沒有輔導業者就開放中國大陸毛巾成品進口,3年間台灣毛巾業產值從新台幣100億元降到20億元以下,他們不反對政府開放政策,但提醒政府不要重蹈覆轍,以免造成無可補救後果。

台灣區陶瓷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游德二說,與中國大陸簽署貿易協議,是為了讓台灣對世界經貿取得更有力的地位,不是只有對中國大陸。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表示,全球經濟衰退,各國傾向保護國內弱勢產業,政府卻似乎背道而馳。台灣對中國大陸還有2500多項禁止或限制進口產品,要簽ECFA應先就此檢討。

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何美玥說,台灣經濟應做全面性開展,談判都是有所取捨,政府應講清楚簽署ECFA後,對弱勢產業是否維持限制中國產品進口,才有協商餘地。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黃志鵬回應,推動ECFA有必要性,台灣走出去要分別擊破,不是只有對中國大陸,對其他國家也在努力中。他說,現有830項禁止大陸進口農產品不會開放,就算工業產品也不會在一個時間全部開放,「總體利益大於總體衝擊是一定要做到」,對受衝擊的產業會謹慎評估。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處處長李麗珍說,簽署協議是為了對台灣有利,不可能犧牲產業利益,也只會規範經濟合作事項,不涉及主權矮化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