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兒腦性麻痺患童 中醫門診照護計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小兒腦性麻痺是指胎兒在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大腦在尚未成熟階段受到損害或損傷,而引起的以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和姿勢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症,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疾病。其基本表現為站立遲緩、行走遲緩、發展遲緩、牙齒發育遲緩、語言遲緩,或頭軟無力、不能抬頭;手無力、不能握拳;下肢癱弱;口唇軟而無力、不能咀嚼;皮膚鬆緩、肌肉軟而不長,或相反的一種現象:頭項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等。它是西醫病名,在中醫學科中還沒有專有病名,屬於中醫學中「五遲」、「五軟」、「五硬」的範疇。

目前治療的方法是利用復健,刺激小兒肌力,重建腦內迴路,使他能做到生活自理、語言表達,進而學習能力與正常小孩一般。至於中醫方面,針灸對於刺激腦神經迴路已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推拿治療和中藥治療也陸續證實對小兒腦性麻痺患者有治療效果。針刺治療腦性麻痺能緩解肌張力,提高肌力,改善患兒運動功能,達到治療目的;推拿治療具有紓經、理筋、整復、祛瘀、活血、改善內臟功能作用;中藥治療更注重從患兒整體調理出發,給予辨證分型治療,治療以益氣活血、祛瘀通絡。

另外,「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所有的經絡都匯聚在頭,頭皮針對於各臟腑器官功能的調整,及神經系統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病程短、年齡小、治療時間越早,效果越好,也就是說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療小兒腦性麻痺的首要條件。3歲以內的患兒,大腦處於迅速發育過程,如接受早期治療,能使受損傷的腦組織所支配的功能得到較為有效的代償。中醫治療方法再與現代復健方式及其他治療,如:藥物療法、外科手術療法、物理療法、運動療法、語言訓練、感覺統合治療、矯形器等治療手段進一步結合,能夠早一步改善患兒的症狀。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健康快遞電子報第109期2008年4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