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牙科知識人人須知(180)

同病相憐

魏心 牙科博士Xin Wei, DDS, PhD, MS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31日訊】做一位好醫生可能不容易,他必須堅持不懈地進修學習,長期行醫,每天接待處理各式各樣病人,最重要品質諒必是同情心。後者是怎麼來的呢?先天的嗎?近水樓臺先得月,筆者出身於醫生之家,從小在醫院後院長大,天天目睹各式各樣的病號,那時可好奇了,同時小的時候多病,經常與吃藥打針(被)開刀打交道,總希望自己早日康復。父親對我最大影響是「生病太可怕了」,雖然他也望子成龍,但是在複雜的中國社會中,他的宗旨是保命哲學,平平安安地過日子。總之稀里糊塗地踏上醫學道路,在華佗、扁鵲、白求恩光輝形象影響下,漫長曲折生涯也不顯得枯燥無味,即使在學生時代,只要認真,有的病就能治癒,儘管牙科事業不是那麼輝煌,救一顆牙齒的意義不亞於救一條人命。

先天性的同情心似乎遠遠不夠,在日常臨床工作中,有時非常複雜病例能奇妙地治癒,但是有時彷彿簡單治療,其結果不好,當病人回來時,只好硬著頭皮,耐心聽病人述說,好像自己也生同一種病,感受到同一種痛苦,努力思索,快點找到答案以及拿出看家本領,讓病家早日解除身心痛苦。奇怪的是病人在這方面是醫生最好的老師。

成年後,自己身體素質明顯好轉,但是生老病死,不時還是要病倒,好處在於病後更有同情心了,尤其是得的是口腔病,決心儘量不讓病人有類似的遭遇。用自己的經歷更容易說服他人,最重要的鼓勵的話是病痛都是暫時性的,一切都會好的,雨過天晴,苦去甘來。

在美國生口腔病特別痛苦,因為它很常見,但是我們思想物質上沒有準備,沒買牙科保險,平時也不重視,牙痛似乎禍從天降,到牙科診所檢查發現問題一大堆,需要讓病人進行多項治療,一切好像都是那麼痛苦的,同情心很難顯示出來,但是不做也不行,總之在治療計劃解釋和治療過程中醫生都要帶有同情心,責任感。
有時夫妻、母女、或者父子兩人同時預約做同樣治療,打麻藥深洗,甚至拔牙,醫生操作更要謹慎小心,以免他們術後有同樣不適,同病相憐,搞不好「同仇敵愾」。

牙科與任何學科一樣,學海無邊,牙醫會偶爾踫到疑難症,只要我們相互諒解,多點同情心,我們遲早會共同達到勝利的彼岸。(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