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友人追思高信疆 台推崇影響藝文界深遠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羅廣仁台北6日電)資深媒體人兼作家高信疆昨晚病逝,友人追思高信疆,推崇他在報業發展史上把報紙副刊帶出純文學的領域,發展出多元豐富面貌,對藝文界影響深遠。

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與其共事10餘年的駱紳表示,高信疆在報業發展史上把報紙副刊帶出純文學的領域,發展出多元豐富面貌,對藝文界影響深遠。

駱紳指出,高信疆肯定西方現代文學,因此也寫新詩,更肯定本土鄉土文學,將素人畫家洪通、雕刻家朱銘引進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版面,堪稱台灣鄉土文學的推手之一,還曾經被形容為「紙上風雲第一人」。

駱紳說,高信疆還在副刊推動報導文學,也開闢海外專欄「春來燕歸人不歸」,廣邀海外學者作家如周策縱、夏志清、余英時等投稿,帶進不同的思想文化,激盪國人思潮。

高信疆更大力介紹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其作品,駱紳表示,當時台灣媒體力量還無法訪問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信疆因此透過出版社與海外學者專家專訪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進而提升台灣的文學地位到國際上。

香港開放雜誌總編輯金鐘與高信疆、高信譚兄弟是幾十年的好友,高信疆在1997年應馬來西亞華裔富豪張曉卿邀請擔任香港明報編務總裁,主持大局時,金鐘是高信疆的特別顧問。

金鐘回憶道出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宣布入圍名單時,因為高行健與高信疆英文音譯頗為雷同,很多人誤以為高信疆入圍,讓高信疆接到不少祝賀電話。金鐘說,由此可見高信疆在華人文壇的地位和影響力,事實上,高信疆與高行健也是莫逆之交。

金鐘說,高信疆離開媒體界後,在北京住了8年,仍相當活躍,後因罹癌回台治療,為靜心養病,很少與外界接觸。

駱紳說,高信疆去年2月發現罹患大腸癌末期,後來在和信醫院接受標靶治療,開始效果不錯,也使高信疆比一般醫師預期的時間多活1年,從發現治療到病逝一共15個月。

駱紳表示,高信疆是文化大學新聞系第一屆學生,高太太是第三屆學生,從當年金童玉女至今恩愛逾恆,但高太太篤信基督教,在其影響下,高信疆在1個多月前受浸,他因此前往探視,但高信疆已經不太能進食,如今病逝,留給眾多友人無限的懷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