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就業不改善 將落入二次衰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面對台灣失業率及失業人口再創新高,學者認為,這將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如果就業問題無法有效改善,景氣復甦力道將難以為繼,屆時,經濟將極有可能落入「W型」的二次衰退。

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說,當景氣還在復甦階段,或是經濟前景還不明朗,企業對於新聘員工就會有所疑慮,導致就業市場陷入低迷;這會使得沒有工作的人不敢消費,有工作也怕飯碗不保而縮減開支,結果,整體購買力下降,國內需求無法成長。

吳榮義表示,上述情形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因為購買力下降、商品無法銷售出去,企業獲利就無法提升,然後,公司企業就更不願聘僱新員工;他指出,如此一來,景氣復甦反彈的力道,就會被失業問題所拖延。

對於國內景氣趨勢,吳榮義說,未來變數還相當多,但可以確定「V型」快速反彈是不可能的,畢竟美國是全球經濟龍頭火車頭,美國景氣沒有拉起來,世界各國都會受到影響。「U型」或所謂的「NIKE型」可能性比較大,也就是必須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回復到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的經濟表現。

吳榮義認為,如果失業問題無法有效改善,不排除會出現「W型」經濟復甦,也就是景氣反彈後、又二度向下衰退,因此,政府必須積極因應這項困難與挑戰。

不過,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國內失業基本上屬於結構性問題,由於企業大量出走到中國,導致產業空洞化、失業率居高不下,即使政府釋出就業機會、祭出搶救失業方案,那也都屬於短期性工作,治標不治本;若不能把企業留在台灣,過去失去的工作機會是無法找回來。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則提出勞動市場的另一項隱憂,即「工作貧窮」(working poor )或稱「貧困勞動者」,這指就業者雖然有工作,但薪資被壓低,使其仍處在貧窮狀態。

辛炳隆表示,以南韓為例,在1998年金融風暴後,雖然失業率已經逐漸下降,從6%降至3%,但這是「約聘僱的非契約工作者」人數大增,這類型工作往往薪資低廉、且毫無保障;台灣恐怕也將面臨「工作貧窮」問題,即使表面上的失業率數字改善,但實質勞動市場仍呈現惡化。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