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澎湖丁香魚銳減 亟待產官學謀對策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茂雄澎湖縣25日電)澎湖縣北海海域近年來丁香魚產量銳減,漁民們懷疑是地下水庫興建後,破壞了沿岸漁業生態環境,丁香魚才會減少,但縣府與學界看法不同,此一問題亟待產官學共謀對策解決。

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以北海域,包括姑婆嶼、金嶼、吉貝島一帶是澎湖最大丁香魚漁場,過去數十年來漁業資源豐沛的時候,每年6至10月丁香魚盛產期,每艘漁船出海總能滿載而歸,發筆小財,但近幾年已盛況不再。

丁香魚為洄游性魚種,每年3月起在淺海產卵,4月孵化為仔魚,5月長成成魚。為維護丁香魚資源並永續經營,長年以來漁民自行訂定禁捕期,由於效果甚佳,澎湖縣政府在漁民積極要求下,於數年前統一訂定每年5月1日起至6月1日上午8時止為丁香魚禁捕期。

10幾歲就跟著父親捕丁香,已有40年經驗的赤崁丁香魚產銷班副班長張清秋指出,過去赤崁鼎盛時期,約有70~80艘漁船捕丁香,近年漁源枯竭,漁獲大減,現在只剩10多艘了,丁香魚季期間1艘漁船出海1晚也只能捕獲個100~200台斤,加上油價高漲,赤崁丁香可說盛況不再。

一名在赤崁碼頭邊曬丁香魚的婦女表示,30多年前她從屏東嫁到赤崁時是赤崁捕丁香最興盛的時候,一艘艘的漁船午夜出海,清晨時載回來滿滿的漁獲,就在岸邊煮丁香魚,煮熟後,鋪放在碼頭曬乾。整個碼頭成了大曬魚場,現在則只有寥寥幾攤,不可同日而語。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長鄭明源表示,丁香魚減少主要有兩個原因:漁具與漁法不當,及主流漁種改變。漁民如果不知維護漁業資源,使用不當漁具和漁法,將尚未長成的幼魚也一網打盡,丁香魚沒有充分繁殖機會,當然數量會不斷減少。另外,赤崁海域的主流魚種不再是丁香,逐漸取而代之的是漁民俗稱為「扁仔魚」的魚種,造成丁香產量減少。

但是張清秋與設籍赤崁的縣議員陳定國都表示,丁香魚銳減的元凶是設在赤崁的地下水庫。張清秋指出,丁香魚因為性喜淡水和海水混合的環境,活動範圍都在沿岸3浬以內,以前沒有地下水庫時,岸上排出的淡水就在沿岸海域和海水混合,形成丁香魚棲息絕佳環境。

張清秋說,現在地下水庫把淡水都攔下來,無法排入海中,沿海海水含鹽度提高,不再適合丁香魚生活,當然數量會減少。

陳定國也認為是地下水庫造成丁香魚減少,今年赤崁「扁仔魚」大量增加就是個例子。他說,「扁仔魚」原本的生存環境在外海,不在沿海,因為沿海沒有淡水排入混合,含鹽度變高,「扁仔魚」才遷移到沿海,從而排擠掉丁香魚原來的生存空間。

但縣府建設局長葉國清對所謂地下水庫造成丁香魚大減的說法存疑,他說,與赤崁相鄰的後寮村沒有地下水庫,丁香魚一樣減少。丁香魚減少應該另有其他原因,不能全部歸責於地下水庫。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也不認為是地下水庫造成丁香魚銳減,他說,近年來各項漁業資源都減少了,不只是丁香魚,像今年小管漁獲量也大減,又該如何解釋。

蔡萬生指出,漁民過漁及漁法不當才是丁香減少的主因。他說,早年漁民捕丁香會先用燈船把丁香聚集在一起後再捕捉;現在則採用扒網從海洋底層撈起,在此同時也把產在海床上的丁香魚卵整個刮掉了,丁香數量當然會減少。

不管原因為何,澎湖北海漁場丁香魚銳減則是不爭的事實,值此關鍵時刻,如何挽救赤崁丁香產業,再造昔日榮景,有賴產、官、學界3方通力合作,找出原因,治本清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