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軍事/導彈
菲律賓媒體今天引述國防部官員報導,菲律賓正計劃向日本購買P-3C獵戶座反潛巡邏機,以加強海洋監控能力。
國防部表示,媒體報導台灣向美採購的長程預警雷達和飛彈預警中心沒有完成鏈路介面整合,僅仰賴語音通報,絕非事實。早期預警雷達與兩處飛彈預警中心均已擔負戰備,並且運作順暢。
俄羅斯去年侵占克里米亞半島之後,烏克蘭政府軍與東部親俄叛軍的情勢依然嚴峻,美國五角大樓計畫在北約的東歐盟國部署最多足夠5千名軍隊使用的重武器,這不只是危機發生以來西方的最強硬回應,還是美國在冷戰後首次在歐洲部署重武器。
澳洲國防部長今天公布新世代潛艦艦隊汰換計畫專業顧問小組成員,負責監督一項德國、法國與日本正在競標的鉅額標案。
南韓與美國今天展開史上最大規模反潛艦演習,以防範北韓潛艦威脅。幾週前北韓才宣稱,已成功試射由潛艦發射的彈道飛彈。
官員今天表示,美國計劃出售數千枚炸彈和飛彈給以色列,以及10架海鷹(Seahawk)直升機給沙烏地阿拉伯,兩項交易各約價值19億美元。
日本「讀賣新聞」等報導,首艘部署於美軍駐日本橫須賀基地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今天上午結束約7年的勤務,離開日本。
中國大陸在南沙群島多處島礁填海造島,美方船艦持續巡弋升高態勢。五角大廈官員表示,美方將持續海空任務,內部仍在討論是否改變不接近中方新填島嶼的政策。
俄羅斯譽為「極品」的高科技新式戰車阿爾瑪塔T14(Armata T14)昨天在紅場(Red Square)彩排閱兵儀式時,似乎發生故障。外界長久以來非常期待阿爾瑪塔的正式登場。
法國的境外軍事部署和境內反恐行動有增無減,總統歐蘭德今天說,未來4年期的國防預算將增加38億歐元。
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ADD)人士今天透霑,南韓最快於明年在西北部島嶼部署70毫米口徑制導火箭。這種火箭射程5至8公里,可命中從海上突襲的北韓氣墊船。
俄羅斯新聞媒體報導,1枚地對空飛彈今天在俄羅斯北部發射後不久墜毀。這次試射失敗讓俄國軍方面子掛不住。
網路上流傳一段空軍花蓮基地飛機起降的清楚影片。空軍司令部今天表示,影片是在基地旁的家樂福商場頂樓拍攝,已經和業主協調管制人員在該處停留拍攝。
在中國大陸積極於南海島礁進行填海工程及大興土木之際,菲律賓與美國1年1度的聯合軍事演習將於明天正式登場,且參加人數是去年的兩倍之多。
巴基斯坦軍方說,軍方今天試射一枚能攜載核子彈頭的彈道飛彈。
2014年全球軍費支出高達1兆8000億美元,較2013年些微減少0.4%,美國和西歐國家稍減,然而一些亞太地區、中東、東歐和非洲國家的軍費卻顯著增加。
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導,印度正就以72億歐元(76.5億美元)買法國製的63架飆風戰鬥機(Rafale)展開協商,料會在印度總理今天展開的巴黎之旅期間達成協議。
烏克蘭內政部長阿瓦科夫(Arsen Avakov)今天說,近三百名美國傘兵將從4月20日起訓練烏克蘭士兵。
南韓國防部相關人士表示,為了韓美聯合軍事演習,南韓軍隊今天開始「營造狀況訓練」。北韓則對即將舉行的韓美「關鍵決斷」和「鷂鷹」軍演嗆聲將採取「最嚴厲的軍事對應」。
斯洛伐克共和國高層官員宣布正著眼與菲律賓進行國防合作,包括提供武器、國防設備及人員培訓。
美國外交官今天說,美國與泰國的關係正經歷「具挑戰性」的時期。美泰兩國剛展開重大軍事演習,由於華府對泰國去年政變上台的軍政府有顧慮,今年縮減軍演規模。
國人自製的首艘匿蹤飛彈巡邏艦「沱江艦」經過多次廠試後,明天將正式移交給海軍,提升國防力量。
歐洲戰機聯合體(Eurofighter consortium)今天承諾以10億歐元(12.5億美元)升級「颱風」(Typhoon)戰鬥機,配備更先進的雷達。
印度陸軍今天成功試射射程逾2000公里的烈火二型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
南韓國防採購計畫管理局(DAPA)今天表示,南韓暫停執行耗資16.1億美元的F-16戰機升級協議,原因在於作業延宕及費用超支。
美國和南韓官員今天同意,延後美國國防部戰時指揮南韓部隊權的移轉,但沒有設定新的移轉日期。
瑞典武裝部隊今天加強在斯德哥爾摩外海的軍事行動,針對有關「外國水下活動」的情報進行調查。
中華民國僑務諮詢委員王福權今天投書「國會山莊報」指出,中國大陸向俄羅斯軍購將影響台海空防情勢,美國應同意對台出售先進戰機,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期間關注台灣議題。
五角大廈今天說,美國擬對沙烏地阿拉伯出售價值17.5億美元的愛國者飛彈連,並售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價值約9億美元的長程大砲。
在南海領土糾紛僵持時,菲美一年一度的兩棲登陸聯合軍事演習在靠近南海的菲國海軍基地登場,將近5000名官兵參與,但雙方強調演習焦點在於救災,無關區域爭議。
共有約 127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五(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了三天的訪華行程。此次訪問在關鍵爭議問題上進展甚微。中共外長王毅在會面期間,在多方面試圖將責任推給美國,布林肯則一一予以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