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癌症希望協會學術委員、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鄭文芳指出,台灣婦女子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達74%,這是拜抹片篩檢之賜,提醒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者仍要抹片篩檢。
少女第一次性行為年齡下降,感染人類乳突病毒 (HPV)機率增加,因此罹患子宮癌的風險也增加。
英國接受子宮頸癌疫苗接種的七十萬名女中學生,有一千三百人出現抽筋或是肌肉無力等副作用。
(據中廣新聞報導)調查發現,全台子宮頸癌發生率最低的花蓮縣,卻是子宮頸癌死亡率第二高的地區,大多數病患被確診罹癌時,都已經是晚期;醫師表示,這與交通不便、抹片篩檢率低等因素有關,呼籲女性,從有性行為開始,就可能感染病毒,務必要定期接受抹片檢查,適時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增加保護力。
行政院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日前達成共識,建議衛生署將子宮頸癌疫苗列入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為國中一年級女生。民進黨籍立委黃淑英與婦女團體代表今天說,在疫苗保護期未知、是否需要追加接種及安全性未知情況下,要求暫緩子宮頸癌疫苗納入公費全面施打。
子宮頸癌疫苗市場競爭白熱化!在第一款子宮頸癌疫苗推出後,國內今天有第二款子宮頸癌疫苗正式上市,適用於10到25歲女性,醫師表示,這款疫苗的主要特色在於有「專利佐劑誘發高濃度抗體」,臨床實驗證實,疫苗對於預防人類乳突病毒的第16型及18型所引起的子宮頸癌癌前病變,具有8成以上保護力,效力達6年以上,這款3劑式疫苗,每劑需自費3900元。(徐韻翔報導)
近年來醫界發現,性行為氾濫或是性伴侶多的婦女,容易罹患子宮頸癌,未成年即有性行為的婦女,也是罹患子宮頸癌的高險群,署立嘉義醫院婦產科主任施宏明指出,婦女朋友應嚴肅看待性行為與子宮頸癌的關係,從事性行為時,都應該使用保險套,自我保護。
子宮頸癌致病因子篩檢研究有重大進展!子宮頸癌篩檢趨勢,逐漸朝向病毒篩檢發展來輔助甚至取代抹片檢查,但因檢出的陽性病毒範圍太大,較難揪出真正致病基因,國內專家研究發現,女性子宮頸上皮細胞中,具有抑癌功能的六個「甲基化DNA」,當其中有四個基因捍衛功能被關閉,將與子宮頸癌前病變有很大關聯,這項發現,未來將更有助於更精準篩檢出子宮頸癌高危險群。(徐韻翔報導)
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第二位,調查發現,有四成以上台灣女性至今未採取任何防治措施。為提醒女性以子宮頸定期抹片或接種子宮頸癌疫苗防治子宮頸癌,名模白歆惠第二次擔任台灣癌症基金會的防癌大使,並拍攝公益廣告,盼女性「知道好朋友的事」,徹底認識子宮頸癌。
花蓮門諾醫院今天舉辦﹁淺談子宮頸癌及乳癌﹂講座活動,向婦女朋友宣導定期篩檢和檢查的重要性,門諾婦產科醫師林秀玲表示,子宮頸癌和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的第一、二位,目前沒有一種方法能完全篩檢出子宮頸癌,所以每年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並做自我乳房檢查。
(大紀元綜合報導)子宮頸癌是少數可以早期發現、完全治癒的癌症,但台灣每年仍有約7千例婦女被發現罹癌,其中1成被發現時更已達癌症末期。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天表示,子宮頸癌疫苗的保護力已達8成、效期長達20年,預防子宮頸癌,抹片檢查與接種疫苗可達最好效果。
子宮頸癌是少數可以早期發現、完全治癒的癌症,但台灣每年仍有約七千例婦女被發現罹癌,其中一成被發現時更已達癌症末期。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天表示,子宮頸癌疫苗的保護力已達八成、效期長達二十年,預防子宮頸癌,抹片檢查與接種疫苗可達最好效果。
英國電訊報25日報導,歐洲主管機關「歐洲藥物局」(TheEuropeanMedicinesAgency,EMEA)24日晚間指出,德國與奧地利的兩名年輕女性在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rdasil)後猝死。
(大紀元記者夏瑞希綜合編譯)預防女孩罹患子宮頸癌的突破性疫苗「嘉喜」(Gardasil)可能是最痛的兒童預防針,自2006年上市至2007年7月間,有180人在注射疫苗後昏倒。
子宮頸癌一直是國內婦女主要死因之一,有少數婦女在做了定期抹片篩檢之後,還是沒有及時發現,因此,國內醫界和婦女團體最近一直積極推廣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希望能做到事先預防。
調查發現,女性面對子宮頸癌壓力大,定檢抹片、等待結果的時間會擔心自己是否正常,如果檢出抹片異常,疑慮與壓力更大,醫師表示,要防治子宮頸癌,抹片與子宮頸癌疫苗雙管其下,按時定檢,健康才有雙層保護。(徐韻翔報導)
子宮頸癌是台灣地區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新增6千多名病例(含原位癌),同時也是國內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衛生署2002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大約為十萬分之八。
子宮頸癌早期沒有任何症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出現異常陰道流血。由於年輕婦女處於性活躍期,雌激素水準和性交頻率均較高,故更易以性交出血為首發症狀。此外,白帶增多也為宮頸癌常見症狀,約80%的宮頸癌患者有此症狀。
澳洲子宮頸癌疫苗發明者佛雷塞 (Ian Frazer)受邀訪台,他今天表示,目前正研發的子宮頸癌治療型疫苗已進行至第二期的人體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在2008年一月可收案完成;目前的人體試驗初步證實這項治療型疫苗對已感染第六型「人類乳突病毒」 (HPV)治癒率可達七成。
台大醫院正加緊研發針對子宮頸癌復發病患的治療型疫苗,台大醫院今天說,這項以細胞疫苗為基礎的子宮頸癌治療型疫苗,目前已進入第一期的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子宮頸癌疫苗在台灣上市以來,一般是建議11歲到26歲的女性施打,不過現在最新的研究發現,24歲到45歲的婦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有效保護力也可以達到九成以上,預計最快明年,衛生署將核准熟女們接種。
(據中廣新聞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洪耀欽指出,根據國際乳突病毒研討會最新發表研究結果,針對二十四到四十五歲女性,子宮頸癌疫苗保護效果達九成一,可有效防止由第6、11、16與18型HPV所引起的子宮頸癌,是保護生命健康的重要投資,值得女性注意。(寇世菁報導)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今天在網路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在治療超過二十五年後,仍可能發展成為癌症。
研究發現,子宮頸癌疫苗對於降低罹患子宮頸癌風險的保護力,新增了約一成!醫師表示,過去被證明可有效預防「菜花」與「人類乳突病毒」共4種型別的四價子宮頸癌疫苗,在新研究中,對於乳突病毒的其它10種類型,也可能有交叉保護的效果,讓女性在接種後,能夠達到將近8成的保護力。(徐韻翔報導)
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處於社會邊緣的婦女若能自我檢查是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將有助於及早發現可能罹患子宮頸癌這類婦女的高危群。
花蓮一名三十三歲已婚女子,連續五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在今年做第六次抹片,竟然發現罹患重度子宮頸癌病變,而這個接近一期癌症的病變,在六年前就已經存在,讓人不禁懷疑抹片的準確度。
國內子宮頸癌治療有了新進展!台大醫院自行研發子宮頸癌樹突細胞疫苗,只要打一針,就能殺死癌細胞,台大醫院進行小規模人體試驗已經有了初步成效。
(大紀元記者秦川貝得福鎮報導) 哈佛醫學院婦產科副教授李小玉博士四月二十二日在慈濟人文學校以「我是否應該讓我的女兒接受HPV疫苗為題」介紹HPV疫苗與子宮頸癌發生的關係。
子宮位於女性之腹部,是一個介於膀胱和直腸之間,中空的器官。子宮頸位於子宮的下半部的一個較窄的部份即為子宮頸,子宮頸的開口通到女性陰道。它的功能是月經流出的通道也是陰道微生物及空氣進入女性子宮的屏障,另外也還能抵擋性交時受到的刺激引起炎症反應
共有約 16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