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音乐能缓解疲劳、焦虑

麦迪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3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麦迪综合报导)从医学角度上看,音乐可用于医疗,无论是在调节心理或生理上都有显着的效果。《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近日发表了一则报导,提出音乐与人体之间的奇妙联系。报导主要提出了人们锻练身体时,适当频率的音乐能缓解疲累。

换句话说,借助音乐锻练者能跑得更久、更远。美国田径部有一条有趣的规令,那就是禁止运动员携带音乐播放器,如iPod。目的是“保证安全与避免部分运动员更具竞争优势”,由此可见音乐的确能加强运动员的表现。

跟随节奏 体力到高效率应用

那么其中的原理何在?人体只要有节奏地跟着拍子运动,体力就能达到高效率运用,这是因为人体不用过多地调整动作以达成协调。音乐就如一个节拍器,帮助锻练者维持一个稳定的步伐,减少错误从而达到削减体力消耗。

音乐与体育锻练的研究早在1911年就开始了,美国研究员伦纳德•埃尔斯(Leonard Ayres)发现听音乐演奏的骑车手,自行车骑得比较快。音乐的种类对应出的效果因人而异,其中包括文化的差异。对于多数锻练者,拍子轻快而有力的音乐是首选。

另一原理在于音乐能分散注意力,锻练中的人总会承受身体上的疲累和不适,如肌肉酸痛和激烈的心跳。音乐能对抗这种不适感给大脑发送的信息。

音乐能舒缓病人的焦虑心理

在同样的原理延伸下,音乐已被证实能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癌症病患在接受药物治疗时需承受身体与精神上的痛苦,音乐在分散对痛楚的注意力同时,有效缓解病患忧郁、焦虑的心理状态。

作为一种医疗形式,音乐起到良性的作用。音乐用于医疗可追溯到上千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相信音乐能治愈身心。当今美国更有上千名专业音乐治疗师在健康护理中心服务。

音乐与人体产生共鸣

音乐自有其节奏和频率,而当今科学家认为人体亦有类似的规律性振动系统。人体的心跳脉搏、大脑电波运动、肠胃的蠕动等都有一定的节奏。当音乐的频率与人体内部器官的振动频率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快感。

其实,人们在不自觉中都懂得使用音乐疗法。在不同的情绪下人们会选择听不同的音乐,以便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这也就验证了音乐能调节身心的说法。

中国古代的五音治疗

音乐的疗效不仅受到西医的肯定,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五音治病的理论。在繁体字中“乐”和“药”字息息相关,音乐治病的论述和音乐养生的实践在中国古代医学更是比比皆是。

中国古代医学提出了五音、五脏与五行学说之间的巧妙联系。五音包括角、征、宫、商、羽;古代的中医懂得以五行学说中相生相克的原理,搭配五音调理身体的五脏,也就是心、肝、脾、肺、肾,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音乐治疗多是以优美的旋律感化人的情绪,有调理情绪、流通气血的作用。然而,以五行学说配以五音的治疗也留下过一些特别的记载,富有参考价值。

《苏州府志》中有篇记载,明代医生陈光远在远行路中遇上一小儿昏死,家人准备将其埋葬。陈光远认为是水痘,是假死。他叫家人把小儿卧在沙中,敲击金属发出声响,不久小儿果然苏醒。其原理是在于土、金、水依次相生,五行学说认为土能生金,金能生水,小儿得到土气后通过声音振动使金气疏通,金响则水痘应声而出。

音乐治疗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验证了其奇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美好的音乐能给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责任编辑:李茹岚)

评论